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军旅文化

用光影礼赞英雄

■陈东倬

电影胶片中的抗美援朝战争。游超艺制作

1952年10月,成立不久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组建战地摄影队,奔赴抗美援朝战场。

“战场实拍”是八一电影制片厂进行抗美援朝题材作品创作的优势。1954年上映的纪录片《钢铁运输线》,真实记录了志愿军后勤官兵为保障部队物资供给,不怕牺牲、不畏严寒,与敌斗智斗勇的场面。奋战在前线的八一电影人还记录了无数珍贵的战地史实。在高炮阵地,他们拍下炮管喷出怒火、敌机冒着黑烟栽向地面的镜头;在桥头上,他们拍下工程兵、铁道兵连夜抢修被炸桥梁的场面;在村庄里,他们拍下朝鲜群众与志愿军官兵齐心协力,扫除敌机撒下的三角钉,排除敌人安装的定时炸弹的情景;在板门店,朝鲜停战谈判举行时,八一电影制片厂战地摄影队进入现场拍摄……199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大型文献纪录片《较量——抗美援朝战争实录》公映。影片全景式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于1996年获“金鸡奖”纪录片特别奖。

八一电影制片厂还推出了众多抗美援朝题材故事片。1958年上映的《长空比翼》,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空军与敌方飞行员进行空中较量的故事。1959年上映的《友谊》,讲述了志愿军侦察兵在执行任务时,救下被敌人毒打的朝鲜妇女金大嫂,后来金大嫂又舍身救志愿军的故事。1960年上映的《奇袭》,是根据特遣队炸毁武陵桥、为38军主力歼敌立下功劳的史实改编;同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了以朝鲜停战谈判为背景的《三八线上》。1962年上映的《英雄坦克手》,讲述我国年轻的坦克部队为支援前线作战与敌人殊死搏斗的故事。1965年上映的《打击侵略者》,讲述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协同作战,共同打击侵略者的战斗故事。

这一时期,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抗美援朝题材影片内容丰富多样,视角多元,涵盖多个军兵种。不少影片根据话剧改编,剧作扎实,故事性强,具有一定传奇色彩。很多影片聚焦志愿军普通官兵的战斗故事,情感真实细腻,引人共鸣。这些影片的主创人员有不少参加过战地纪实画面拍摄,能够较好地把握影片的节奏和战斗氛围。

改革开放后,八一电影制片厂创作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在赓续传统中又有创新。1981年上映的《同心结》,以黄继光母亲视角讲述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故事。1992年上映的《神龙车队》,讲述志愿军某部汽车连突破重重困难向前线阵地运送弹药的故事。1998年上映的《铁血大动脉》,讲述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率领运输战线上的志愿军战士,抢搭桥梁、抢修铁路、抢运物资的故事。此外,2011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了纪录片《冰血长津湖》,在黑白影像和参战老兵的讲述中,带观众走近艰苦卓绝的长津湖战役。

2021年,转型重塑后的八一电影制片厂与地方影视公司联合出品了《长津湖》,2022年又推出了《长津湖之水门桥》。

八一电影制片厂抗美援朝题材作品的创作,扎根于前辈留下的宝贵影像资料,并不断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生机与风采。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