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历史


王新民(1902—1940),原名王裕德,山东日照大韩家村(现属日照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路街道)人。1902年出生在一户生活较富裕的家庭中,七八岁就跟伯父王介藩读私塾,后到日照县中读书。王新民忠厚善良,学习刻苦,深受教师的喜爱和同学的尊重,但中学还没毕业就因家境衰落而辍学。

1932年春,王新民受聘夹仓小学任教员,不但教学认真,还注意育人。他经常教育学生说:“现在各列强对华强取豪夺。日军已侵入我国东北三省,妄想进一步侵吞整个中国。现在正是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时候,大丈夫当将身许国,为国立功!要战死在枪林弹雨和万马奔腾的疆场上,不要死在黑洞洞的床上。”在他的教育影响下,在抗战时期有许多他教过的学生参加了抗日,有的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中共日照县委宣传部长的尹仲岩,就是王新民的爱徒(1947年9月5日,尹仲岩带领武工队员在沙沟乡大沙沟南岭执行监视敌人任务,突然遇到“还乡团”,双方发生激战,尹仲岩不幸被捕,壮烈牺牲)。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让全国上下群情激愤,王新民更是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担忧,终日忧心忡忡。于是,他辞去教师职务,四处奔波,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1938年4月,申论典积极发动抗日,通过各种关系搞到一张“国民党苏鲁战区第二游击纵队”的委任状,在石臼所与资本家贺仁庵拉起了国民政府第五战区第二游击队第十九纵队。王新民、刘鸿若等一批热血青年积极参加了抗日队伍。8月,在团结抗日的旗帜下,土匪队伍朱信斋被八路军收编,地处日照县西部的黄墩一带有了八路军。王新民、郑子久、刘鸿若等进步青年又奔赴黄墩参加了抗日工作。不久,王新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八路军第二支队四大队供给处主任。从此,王新民真正找到了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不辞劳苦,日夜奔波,宣传抗日,发动群众,积极扩充军队,壮大抗日力量。

1939年春,王新民动员本村安光临、安茂友、王仲连和外村的费均三、李志一等一批青年,去沂水岸堤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参加抗日工作。是年冬,日照县大队供给处主任郑世东被土匪郑鄂廷(外号“郑土虺”)抓捕杀害。王新民被调到日照县大队任供给处主任。这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共产党和部队正处在困难时期,群众生活贫困,军需物资难以筹措,部队弹药不足,战士供给标准很低。王新民日夜操劳,对军需物资倍加爱护,撒掉的一个米粒和一个小铁钉,他也要仔细拣起来。他经常对战士说:“现在部队和人民正是渡难关的时候,一分钱、一粒米也来之不易,绝不能轻易浪费掉。”他还经常深入农村,向老百姓宣传增产节约,支持共产党、八路军抗日,因此受到上级的表扬和指战员的称赞。

日照县大队建立后,在不长的时间,就控制了泰石公路以南大片土地,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国民党顽固派十六团李衍修和县长尹鼎武,对这支抗日武装恐慌不安,恨之入骨。

1940年4月的一天,国民党顽固派十六团妄图对日照县大队进行报复,突然包围了驻丁家官庄的县大队队部。随大队部驻防的一中队指战员奋起还击,大队部在一中队的掩护下安全突围。视军需物资如同生命的王新民,本来可以安全地转移出去,但他深知军需物资来之不易,为了不让军需物资落入敌手,决心把军需物资转移出去。在枪声越来越近的危急时刻,他仍然神色镇定地赶着几头驮运物资的驴子撤退。在撤退的路上,驴子突然跌倒。眼看敌人快要追上来了,他和通讯员想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军需物资。他们把物资从驴背上抬下来,打起驴子,再把物资抬到驴背上,就这样反复几次,延误了撤退时间,因此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当王新民和通讯员赶着驮运军需物资的驴子行至榛子崖附近时,被包围上来的敌人抓捕。

王新民被捕后,敌人将他向公路北押解。他奋力挣扎,宁死不走,并大骂敌人,同敌人搏斗。气急败坏的敌人对王新民下了毒手,将他打得遍体鳞伤。后敌人将王新民交给国民党日照县政府,县长尹鼎武亲自主持审讯,并派其亲信、王新民的老相识尹寿臣劝其投降。王新民怒火中烧,义正词严地痛斥尹寿臣说:“你们这些民族败类!假抗日,真反共,应该向共产党、八路军投降!”敌人被激怒了,便对他施以灭绝人性的酷刑。

1940年4月25日,敌人在河东村西南岭,用乱刀将王新民残杀。王新民牺牲时,年仅38岁。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