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军旅文化

《血脉——人民的抗战》:一部英雄主义的战歌

王毅

巨笔著鸿篇,血脉永赓续。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之际,由蒲元、曹唯溪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血脉——人民的抗战》上、下册,付梓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中华文明生生不息5000多年,中国人民以非凡的创造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1840年以后,由于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饱经沧桑磨难,中国人民遭受深重苦难。日本对华持续侵略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尤其是1931年策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全境,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1937年7月7日以炮轰宛平县城和进攻卢沟桥为标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空前巨大的灾难,激起了中国人民的顽强反抗。七七事变后,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和行动,中国由此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并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血脉——人民的抗战》一书,策划编撰团队就是以中国人民14年的浴血抗战为历史背景,克服诸多困难,走遍祖国大地各处抗战红色遗址和抗战纪念馆,遍访抗战亲历者和抗战英雄的后代,收集大量珍贵的资料和照片,最终历时一千多个日夜,呕心沥血,秉烛成书。作为编委会顾问之一,每次捧读该书,烽火连天的峥嵘抗战岁月,都会带着悲壮、英勇、豪迈、宏阔的气息,铺天盖地而来……

《血脉——人民的抗战》共分五章。第一章《大地坚韧——全民抗战》开宗明义:大地坚韧,万千民众同仇敌忾。大地,拥有无穷的力量,孕育着希望和生命;最可爱可敬的中华民族,就是最宽广雄浑的大地,就是中国抗日战争伟力最深厚之根源。本章主要叙述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以不同的方式抵御外侮的光辉历史。以“血肉长城”为题,记叙东北民众与日寇进行艰苦抗争的事迹;以“奋起迎敌”为题,记叙中原民众与日寇进行艰苦抗争的事迹;以“并肩而战”为题,记叙敌后根据地广大民众与抗日军队携手杀敌的事迹;以“死字旗飘”为题,记叙了四川青年王建堂义勇从军,其父赠旗壮行的事迹;以“‘献金’与‘献机救国’”为题,则主要记叙了各界人士、各族群众捐款抗日救国的事迹。

现代战争在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之前,工业化是其基本的物质技术依托。第二章《隆隆机声——工业抗战》指出,工业化发展程度越高的国家,其军队在战争中就越具有优势,否则就居于劣势。完全没有现代工业的国家,要打赢现代战争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在淞沪战场上,中日双方军队激战正酣的时候,考虑到抗日战争可能的长期性,特别是中国中西部地区严重缺乏足以支撑持久抗战的现代工业基础,为保留长期抗敌的工业种子,国民政府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工业内迁运动。“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期间,隆隆的机器声,曾经在大后方和敌后根据地的很多地方响起,这是中国军民工业救国为抗战输送动力的声音。”

“要致富,先修路”,改革开放初期这一妇孺皆知的口号,深入浅出指明了交通是国民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命脉”和“经络”的质朴真理,同时也揭示交通在国防战备和行军作战中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军事交通线更成为中国军民打赢战争的重要保证。第三章《纵横贯通——交通抗战》侧重讲述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大后方顽强斗争八年,除全国上下齐心协力、誓死抗战的决心外,来自海外的物资补给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在日军利用制海权和制空权严密封锁中国的情况下,通向海外的交通线就成为名副其实的“抗战输血管”。不仅如此,抗战期间国内的大量军事活动及工业生产,如果离开了交通运输,也是举步维艰、难以为继的。因而,抗战期间中日双方围绕着交通运输线展开了殊死搏斗:中国竭尽全力建设并确保它的畅通,日本则动用大量军事力量想尽办法企图摧毁之。广大中国人民为巩固军事交通阵线作出的巨大贡献,必将永远被历史所铭记。

以笔为剑,以墨为锋,以字为刃……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文学界、艺术界、新闻出版界等文化群体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纷纷以不同方式参战、援战、抗战。第四章《笔墨投枪——文化抗战》以“文人的抗争”为题,介绍文化领域人士以文章、报刊、剧本等为阵地,宣传抗日救亡的实况;以“以画为矛”为题,介绍绘画领域人士以漫画、版画等形式开展抗日宣传的实况;以“鲁艺之光”为题,介绍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设的鲁迅艺术学院教学、服务抗战的相关实况;以“消失在战场”为题,则以新闻领域的杰出代表——战地记者方大曾为重点,讲述其奔赴抗战前线、不惧危险、敏锐采访的真实史事。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华侨身虽远,齐心为抗战。在空前惨烈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在这一铸造不朽功勋的抗战英雄群体中,同样没有缺失全球华人华侨的伟岸身影。第五章《血脉深情——华侨抗战》主要介绍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各地华侨华人对祖国母亲的巨大支持。以“输财·输血”为题,介绍海外华人华侨以捐款、捐物、购债、投资等方式支援祖国抗战的义举;以“关山万里赴战场”为题,介绍海外华人华侨归国参战、慰劳的感人故事;以“驰骋盘山路”为题,介绍南侨机工不惧艰险奔赴祖国西南大通道,抢运战略物资的英勇事迹;以“侨领风范”为题,介绍华侨团体特别是华侨领袖在抗战救亡运动中的突出贡献,生动阐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血脉——人民的抗战》巨笔如椽、引经据典,以历史大视野贯穿百年沧桑,以世界大格局阐释胜战意义,以时代大笔触刻画峥嵘岁月,以家国大情怀感悟民族大义……细细品读该书,能够更加清晰感受到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帮助我们进一步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鉴往事,知来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读懂《血脉》,自觉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播者和实践者;赓续血脉,在重温和加深红色记忆的过程中,不忘我们从哪里走来,于“初心”中牢记使命,于“知行合一”中接过先辈旗帜,在新的历史征程下,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让革命薪火、红色血脉赓续相传。

一叶知秋,尝鼎一脔,透过《血脉——人民的抗战》,我们坚信,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辉煌的灿烂明天。

(作者系军旅作家)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