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军医

【人物名片】张尊祥,1954年8月出生, 1973年12月入伍,浙江省杭州市“名老中医”,全军中医治未病中心原主任、原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中医科主任、解放军第九届中医药学会康复与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治疗老年病、肿瘤、骨伤痛及各类顽固性皮肤病。6次获得军队医学科技进步奖,带领中医科荣获集体三等功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

张尊祥为战士号脉开方 柯文才 摄

“张主任的医术我们信服,杭州话儿就是老底子真功夫!”西湖景区里的居民李金坤,对附近部队疗养院名医馆专家赞不绝口,形容“去那看病跟街坊串门一样”,自家祖孙三代有个头痛脑热都爱找他治,在张主任诊堂看病不怯痛、不生分。其口中赞誉的张主任便是杭州市的名老中医、全军中医治未病中心领衔专家张尊祥主任。

记者慕名探访位于杭州市西湖边的名医馆,只见许多病人坐在大堂候诊,古朴素雅的中医馆设施完备,让人对医馆的名医风采有了更多期待。进而与就诊者攀谈间,发现不少赶远路来求诊,兼因这间医馆声名远播。

年近七十的张尊祥主任,虽已退休多年,但仍坚持坐堂问诊。他给记者介绍自己行医日程:“每周二、四来‘名医馆’,周六到‘震元堂’坐堂,周日上午在‘回春堂’,周日下午又去‘同人国医馆’。”除了这些医馆的常态出诊,张主任还要到其他一些地方做联合会诊和顾问指导,可以说是退而不休,甚至更为充实。

好学精进结缘医道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国家的重视和推崇下,中医药得到了长足发展,甚至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中医热”和“针灸热”。许多人便是在那时参加了“西医学习中医班”,随后融会贯通成为现今的名中医。彼时刚参军的张尊祥,就是其中的一位幸运者和奋斗者。

1975年,参军不久的张尊祥因做事勤快,从解放军第一二八医院伙房调整到药局工作,并分配至中药房担任卫生员,每天负责煎煮中药和打扫卫生,有时候也帮助司药配方,这使其与中医药结缘,也因此痴迷上了这个“济世神奇”的行当。

一次,张尊祥在医院图书馆借到一本叫《中医护病学》的书,这本著作成为他的中医“启蒙老师”。由于是零起步,他读起这本书来有些艰涩,却仍有种天然的亲切感,越读越有兴致,还将整本书抄了一遍。随后又买来《北方中草药彩色图谱》《新编中医入门》和《中医名词术语选释》等中医学书籍,有时还捧着书到山野田头去认中草药……正是经过这番艰苦的自我“萌发”,他对中医中药有了初步了解。

那时的一二八医院中医药事业处于鼎盛期,医院组建近十人的采药小组,经常深入到九溪、北高峰、西天目山采药,有时甚至还会赴更远的莫干山和桐庐等地考察野生草本分布。

采药的经历艰辛,却又充满收获的喜悦。1975年的盛夏,天气非常炎热。天蒙蒙亮,张尊祥便和另两个战友准备好千层饼、军用水壶和背包及采药用的工具,趁着日出前的凉快紧步往山里赶。他们从南高峰的北侧出发直奔山顶,一路披荆斩棘地往上攀爬,一面不时地寻找着灵芝的踪影,但始终未有任何收获,失望中战士又渴又饿、汗水浸透军装,还遭受着蚊虫叮咬,但年轻气盛的始终干劲不减。面对困难,张尊敬祥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今天一定要采到灵芝!”。又经过一番穿林越壑的寻觅,他们在一片草丛中的枯树根上,发现了五个大小不等的紫灵芝。顺利完成既定任务的战士们精疲力竭地瘫卧在草丛中休整,苦中凝甘的成就感,使张尊祥对自己的中医生涯升腾起了美好期待。

初入中药房的日子,张尊祥跟随老同志们开展药学研究,从中草药的提取分离,到中医的丸、散、膏、丹、汤制作,每一步都亲身体验、反复揣摩,练就扎实的中药制剂功夫。张尊祥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草本植物,除了工作学习之外,大量的时间都是乡野山间认药采药。对黄泥岭中间山脉生长的草本植物如数家珍,比如百部、紫参、天门冬和鸭趾草等等,他最引以为豪的是曾挖到过一个5斤重的王瓜根。正是凭借着对中草药的这份痴爱,他熟识了大量药材的生长习性、烘晒制法和药性药味,渐而成为药房的青年骨干,并被选派至浙江医科大学药分教研室学习进修。

1979年7月,一二八医院改编为解放军杭州疗养院。药房更名为药械科,设立了中药实验室、中药制剂室、药检室。1980年,张尊祥考入原南京军区医学技术骨干200名提高班,并入选54人的集中脱产班。

求学中,张尊祥从中医基础、中药学和方剂学等入手,又深入研学了医古文和中医诊断学,经过长达5年的学研精进,打下了厚实的理论基础。在跟老师上临床的一年中,张尊祥首先学到的是“麻杏石甘汤”治疗儿童咳嗽,从此开启了切脉开方的医者之路。当结业时,导师分配张尊祥去搞中药,而其报考时并没有中药学专业,报考的是临床药理学,这或许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分,也奠定了其中西结合、辩证施治的专业根基。

融汇中西精研临证

张尊祥从南京学成归来,正巧疗养院新添置了一台进口的“双波长薄层扫描仪”,用于中草药相关要素分析和鉴定研究。张尊祥感受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很快与同事一起立项“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嗽和“桑皮汁”治疗皮肤病两个科研项目。为此,他们还饲养起兔子、大白鼠和小白鼠,放弃节假日和业余时间精心照料、实时观察。

一次,张尊祥和同事楼建华利用周末去采集桑树汁,得赶两个多小时的路,回来时脚底都被无脚踏的自行车磨出血泡。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两项研究均获得了军队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这也是疗养院历史上的第一次获得医学进步奖项。张尊祥还因此被南京军区表彰为“先进文职干部”。

1992年,张尊祥被选送至原南京军区“跨世纪人才班”,开始为期三年的研究性学习。那会儿,杭疗职称晋升完全按照编制进行,时任院领导明确告知张尊祥:“院里已经没有晋升高级职称的名额了,如果你在南京学习期间,不能把高级职称通过,回到杭疗就再也没有机会晋升了。”作为优秀人才在外学习的他,得知这样的消息既是一个不小的心理打击,但同时却又是一种无形的激励鞭策。最终张尊祥不负众望,在学习班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被原南京军区破格提前一年晋升为副主任药师,也就顺利破解了其继续从事中医药工作职称问题。不仅如此,他还被原南京军区后勤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并荣立在三等功1次。

1995年,张尊祥机缘结识中医大家康斌老先生,并在康老的扶助下开堂出诊,正式开启行医问诊之路。

张尊祥认为,中医是个实践学,所学所思必须得到应用,在临床中实践、在临证中检验。为此,他十分重视“诗外功夫”,经常深入街道乡村拜访老中医,在路边询问采药人,了解各地中医偏方、土方、私方,收集民间有效单方、验方1000余个,并不断应用到辩证论治中。同时,又通过大量采集新鲜中草药,掌握驻地常用中草药的地域分布,使得天然大药房为其所用。

大医者善,大志者成。虽然张尊祥日常出诊、会诊任务繁重,但他仍坚持深钻细研中医学术,以临床疑难为靶标开展科研攻关,这在基层医疗单位实属不易,在疗养系统更是困难重重。

在研制某治外用贴剂时,需要准确把握贴剂药量、药效发挥最佳时间和对病皮肤损伤程度等,为了精确掌握药量药性药效,张尊祥将不同溶剂用药贴于自己大腿部,反复调整剂量做验证,当药剂性能功效获得满意实验结果时,他的腿部皮肤却被多处灼伤,留下了多年未消的疤痕。

在研制内用制剂中,张尊祥又亲自服用“天瓜”草药,即使出现咽喉疼痛、口舌麻木和吞咽困难等中毒反应仍全然不顾,直至掌握了用药最佳剂量、服用时间和确切疗效为止。地在自体上验证,确无毒副作用、疗效可靠后才申报了课题。正是凭着这么一种拼劲韧劲,他先后完成了“褚实对老年性痴呆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正交试验法在中药组方和煎汤质量中的应用研究”等6项课题,并均获得军队医学科技进步奖。其所研制的“翔龙飒骨痛宁”、“铁扇癣痒平酊”、“秒香春胶囊”、“痹通胶囊”、“咳速停胶囊”、“神验座疮灵”胶囊以及“降脂汤”等一系列中成药,已治疗患者数万例,赢得了军民的广泛信任和推崇。

此外,他还主编出版了《穴位用药》和《中老年心理保健》两部医学专著,将研医经验形成理论成果普惠同行。

仁心盈善惠济军民

“临证如临阵,用药如用兵。御敌贵在轻便、轻简、轻淡。兵药不在多,而在其能,精兵出击,四两可拨千斤。”张尊祥四十余年的军旅研医生涯,沉淀了一种“儒将驭兵”的精医良术。

疗效是说服力。北京来的疗养首长严重失眠,一天睡不了两小时,造成老首长精神疲惫,苦不堪言。问诊得知老首长曾经历战争洗礼,又长期工作辛劳,张尊祥便综合分析老首长的战争后遗心理和工作压力叠加负性作用,针对性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中药调理,一周后便显现良好效果。谈到治愈难症的心得,张尊祥说,“愈顽疾,需见病更要见人,见人见心才能觅得病根症灶”。为此,他要求徒弟们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以体系化视角审查施治模式。

疗效是贡献度。一位福州肺癌患者慕名来院求诊,患者年龄较大,体虚并伴有咳嗽和失眠症状。张尊祥数日苦思病理,深入典籍问计古方,反复斟酌以“扶正祛邪”为疗治主线,主攻邪症、兼顾调理,亲自上山采药为老人,几经精心施治,老人病症得到有明显好转,并为疗养院送来谢恩匾额。

2003年,“非典”大流行时,张尊祥接到紧急配方制药的任务。然而,当受领任务的时,中药公司的防感冒中药材已经抢购一空。怎么办?情急之下,他带领数名工作人员上山采药,并连夜加班加点煎煮中药,连续四天四夜共煎煮中药汤剂2万余包,确保了抗“非典”预防用药。由于这次紧急任务完成出色,张尊祥被表彰为原南京军区“抗击‘非典’优秀共产党员”、原南京军区“医德医风标兵个人”,并再次荣立三等功。

“恫瘝在抱,初心永驻”。张尊祥总是微笑迎接每位患者,以坚定的目光和自信的笑容扫去患者的焦急,更视患者病痛于己身,悲悯于求助者之疾急。

多年前,一位男性患者尾骨术后化脓感染,西药抗菌素久治不愈,流脓不止,每天换药清理疮口时,患者都要忍受难以想象痛苦,但仍然不见好转。后经人介绍来龙井路5号名医馆就医。张尊祥俯身为患者做查体,见其尾骨伤口处形成两个溶洞,心想如果用止血钳夹着消毒纱布,深入到伤口里面清除脓液,病人是难以忍受的,便改用棉签清理,每回治疗要用几十个棉签进行几十次小心除脓,然后再用自制骨痛宁粉轻柔外敷。为这名患者换一次药,张尊祥就要汗湿一身军装。然而,就是这种仁心仁术的抚治,患者在45天后痊愈时,眼中噙满了感动的泪水。

张尊祥曾17次深入一线开展“中医中药军营行”,不仅送医送药,还送技术、带骨干,留下一支不走的中医队伍。每年“三伏天”,张尊祥都会领衔开展“冬病夏治”中医群众性公益义诊送药活动,冬季又会开展“中医膏方”养生调养宣教。

弘扬中医桃李满园

2001年,在时任疗养院领导的支持下,在中药房的基础上成立中医科,张尊祥成为首任中医科主任。自那时起他便担当起了弘扬中医、引领发展的重任,一边开拓中医馆业务,一边吸纳培养后继传人。如今的空军杭州特勤疗养中心疗养一区中医科主任石镇东就是他的优秀学术传承人。

针对海训官兵潮湿闷热环境皮肤病多发的实际,张尊祥带领科室人员,研制出“翔龙飒骨痛宁”和“铁扇癣痒平”等多种中药制剂,送医送药到演训场,受到了参训官兵的一致好评。治疗皮肤病中药制剂“铁扇癣痒平”,还被原南京军区列为重点科研课题,研究结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

2007底,张尊祥代表原南京军区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军中医药大比武,并斩获优胜奖。随后,凭借丰厚的学术积淀和良好的临床医术,张尊祥被评为“杭州市名中医”。

在其引领下,中医科也发展成为是集国医馆、国技馆、国药局和中医养生病房于一体的综合科室,被评为“全国中医预防保健试点单位”、“中国中医药中国行最佳创意奖”和“全国中医护理先进集体”,同时是拥有有博士、硕士、本科以上学历和药剂、护理人员多种人才荟萃的名医馆。

张尊祥矢志弘扬中医文化,经常深入各地各部分宣讲中医药文化、传授中医基本技能,培养中医药的从业者和信奉者。

“有医师心肠我就收!”在张尊祥的徒弟中,有大学老师、也有基层战士,甚至还有为学中医还俗的小和尚。

“讲医德,读经典,重临床,好思悟”,这是张尊祥给学术传承人们定的4条铁律,如今作为名老中医他已带教了8名中医徒弟,有的早已成为业内专家。

传承不光在“言传”,更在“身教”。张尊祥对徒弟们的言语教导不多,更多的是以身示范。论坐诊,他七八小时不挪凳的坐功让后生们兼叹不如;论求学,无论多么繁忙他总要抽出时间听医典熟经方;论践行,他更是长年无休服务军民。

“病人离不开医生,医生的研医也离不了病患;同样,学生们需要我指导,我也需要与新学们交流互鉴。”张尊祥总是以“善待”心面向世界,对人对物兼饱含真情,在澄心为医中,弘扬中医文化、精进中医技艺、厚实中医事业。

何为国术仁医?

仁医者,或许便是尊崇德馨、汇集医技、为民不倦……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