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决胜时刻》——
回眸历史 不忘初心
■贾建国 梁敏源
电影《决胜时刻》剧照
70年前,新中国的诞生是一曲风雷激荡、恢弘壮阔的交响乐章,是一首浴血奋战、不忘初心的壮丽史诗。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电影《决胜时刻》追寻了1949年春,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北京香山,指挥渡江战役、筹备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等关键历史事件,深情致敬了这段深藏历史长河而又攸关民族命运的光辉岁月。透过《决胜时刻》,我们能感悟到共产党人始终秉持的初心与使命,感悟到历史大转折中的人心向背,感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历史必然。
不忘初心,谱写时代华章;牢记使命,讴歌革命英雄。影片大量采用实景拍摄方式,通过视听上的震撼和细节上的刻画,呈现渡江战役恢弘的战争场面,生动展现革命前辈信仰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和战火硝烟中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一部优秀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必然能够承载和彰显革命英雄的光辉品格,成为我党我军革命历史教育的生动教材。影片中,一名小战士为了将红旗插上高地,不幸中弹,英勇牺牲,而在他的兜里,还放着他写给毛主席的信。这一场景,将革命战士忠诚向党、不辱使命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情感是世界上最能打动人的东西。事实上,电影《决胜时刻》瞄准年轻一代观众,拒绝单向片面的“教育”和“说理”,而是注重细节刻画人物内心世界,运用情感推动剧情发展,提升影片的感染力、感召力。影片中有这样一幕,任弼时在年轻时曾遭受严刑拷打,48岁时已是百病缠身,然而在开国大典即将举行之际,他坚持为出生入死的战友演奏小提琴曲《灯塔》,将最真挚的情感献给他深爱的祖国。在如泣如诉的琴声中,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共产党人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场景一幕幕闪回,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经几十年的坎坷和磨难后,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电影《决胜时刻》匠心独运,用角色间的互动、生活中的小情节,勾勒出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立体形象。影片不仅通过剑拔弩张的政治谈判、决胜千里的战争指挥描摹了他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光辉形象,而且更多地呈现出毛主席在和战士、儿女相处的日常生活场景,比如他教女儿逮麻雀,为警卫员谈恋爱出点子……从侧面衬托出一代伟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淳朴形象,带领观众再一次穿越时空,真切感受这位伟人的人格魅力。
除了重点塑造毛泽东同志伟人形象外,《决胜时刻》还细致刻画了周恩来、朱德等共和国缔造者的形象,以及陈有富、田二桥、孟予等鲜活生动的革命战士形象。影片将革命战争、政治斗争的风雷激荡穿插在平常的生活化片段中,一张一弛之间,人物形象更显丰润饱满,故事情节更引人入胜,带来既“荡气回肠”又“波澜不惊”的审美体验。
70年后的今天,我们回望历史,是否还会为“百万雄师过大江”而心潮澎湃?是否还能和革命前辈一样感受到来之不易的胜利?是否还能为开国大典震天动地的宣告热泪盈眶?跟随《决胜时刻》的镜头,厚重的历史记忆如画卷般徐徐展开,呈现给观众的不仅仅是渡江战役、开国大典,更关乎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孜孜以求,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大义担当。影片主创者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力求用最真实的场景赋予影片最强的感染力,将这段革命历史升华为饱含共产党人初心与荣光的永恒记忆。
“纵然身在天边,也会默默许上真诚的祝愿,让我祝你生日快乐……”电影《决胜时刻》用《生日》作为主题曲,以饱含深情的旋律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致以诚挚祝愿。观看这部影片,在回眸历史的铿锵主旋律中,让我们不忘初心,倍加珍惜无数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美好生活,为新时代的中国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