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国防

在《退役军人保障法》出台之际

本刊记者采访了

退役军人事务部专家咨询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柴宝勇

“退役安置”“优待抚恤”方面内容值得关注

《保障法》是一部综合性法律,涉及退役军人权益的方方面面。采访中得知,柴宝勇教授的父亲是曾经服役八年的老兵。作为一个军人后代,设身处地考虑,他认为退役军人可重点关注法律中“退役安置”和“优待抚恤”两部分。

柴宝勇教授指出,《保障法》明确了国家对不同情况的退役军人,采取相应的安置方式,突出了服役期间贡献、自身德才条件因素,也充分考虑了参战退役军人、功臣模范优先。但他也指出,《保障法》更多是明确方向、原则,是指导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总纲,诸如大家关心的安置方式选择等,究竟有什么条件和标准,退役金如何计算等等,都需要相应的法规文件进一步规范明确。

《保障法》提及“普惠与优待叠加”的原则,柴教授认为,依据这一原则所衍生出的许多政策和措施,将切实保障退役军人生活中的具体权益。比如,关于社会保险、就医、养老、公共交通和公共文化等优待,都是与广大退役军人息息相关的。这些十分具体的规定,将让大家体会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要切实发挥退役军人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关于《保障法》中明确基层公务员定向招录退役军人,选聘退役军人担任党的基层组织、社区和村专职人员,参加国防教育和稳边固边工作,柴宝勇教授认为,现在基层治理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动力不足。退役军人的加入将带来基层治理面貌的改变。

“我在父亲和其他退役军人身上,看到了可敬的政治品格:服从命令、不怕吃苦、勇于牺牲”。柴宝勇教授说,退役军人在部队受党培养多年,整体素质较高,将他们引入到乡村振兴、城市治理中,不仅有利于退役军人实现自身价值,在思想上认同组织、在政治上依靠组织、在工作上服从组织,更重要的是,促进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落实更有人才保障,推动基层治理形成双向的制度交互,展现“制度活力”。

落地落实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谈到《保障法》后续的贯彻落实,柴宝勇教授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

首先是加强宣传、解读和普及工作。一方面,这是国家法律,国家公职人员要深刻理解领会《保障法》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并依法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这是退役军人维护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广大退役军人要懂法知法才能用法。

其次,加快为退役军人建档立卡步伐。柴教授认为,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建设是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的技术前提,没有这个前提,退役军人的身份认定、优待抚恤、褒扬纪念等工作都难以有序、有效开展。

第三,是制定配套法规和政策。柴教授认为,《保障法》颁布是一个里程碑,但退役军人的法治化航程刚刚开始。只有在普遍意义上形成了以《保障法》为核心的法治化、体系化、规模化机制,退役军人的权益才能更好地得到保障。

专家简介

柴宝勇,中共党员,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政党政治学、政治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曾参与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多个项目。柴教授身边亲友中有退役军人,因此熟悉和了解退役军人。他参加了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相关课题研究,目前担任退役军人事务专家咨询委员,感到责任重大,也有很多事情值得深入研究。采访中,柴教授坦陈,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教育、国防教育有必要强化,支持优秀青年报名参军接受锻炼。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