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国防教育

让人民防空进入千家万户

——北京市人防进社区工作见闻录

■白建刚 中国国防报报记者 贾 勇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人民防空是全民性防护工作。社区是城市最基础的社会组织。人防进社区工作,既是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创新之举。“十三五”以来,北京市持续推动人防进社区工作,截至目前,基本实现大型社区全覆盖,为未来实施防空行动奠定了群众基础、储备了民间力量,经验做法值得参考借鉴。

图①: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街道纸文化博物馆。

图②:北京市西城区宣武艺苑公园地下人防车库。

图③:兄弟单位到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街道了解社区人防建设情况。

图④:北京市房山区城关街道工委、办事处发给北京人防浩天志愿服务队队员的感谢信。

图⑤:北京市通州区人防办在社区人防工程内组织应急演练。

图⑥:北京市门头沟区防空防灾宣传教育体验馆。

图⑦:北京市海淀区航天五院社区人防车库宣传栏。

看得见——

宣教活动丰富多彩

随便走进北京的一个大型社区,人们都会看到疏散掩蔽标志、人防宣传栏、人防工程指示牌,有的社区还设有应急救援亭(柜)。这些设施设置在居民出入社区的必经之地,使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解到人民防空常识。

结合国际民防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全民国防教育日、新中国人民防空创立日等时间节点,全市16个区普遍开展人防知识宣传活动。

东城区开展“社区人防大讲堂”活动,2016年以来,累计组织活动270多场,受众达1.2万多人。朝阳区利用在人防工程内建成的图书室,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丰台区连续4年组织开展“中国梦·人防情”主题演讲比赛。昌平区依托北店嘉园社区人防宣教基地,连续举办6届“人防杯社区乒乓球比赛”,吸引109个社区居民参加。

延庆区在沈家营镇建成“人防宣传一条街”,组织制作的人防法制宣传动画片《张三的“好主意”》,被评为北京市法治动漫微视频作品三等奖。同期,大兴区报送的4部人防宣传动画片获得一等奖。

北京市人防部门还跳出“就社区抓社区”的惯性思维,按照“教育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的思路,积极开展人民防空进校园活动。

丰台区人防办在北京四中璞瑅学校投资建设“安全智慧教室”,教室配备各类防空防灾设施器材,能够模拟灭火、做逃生避险游戏。该区还连续组织开展6届人防知识与应急技能智力竞赛,吸引大批学生参加。朝阳区也在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中学,组织开展人防技能趣味运动会。该区人防办还为试点学校配发应急包1300多个、应急柜9台、手摇警报器16台,保障学生随时学习了解人防知识。

怀柔区通过器材齐全、内容丰富的人防宣教基地,向在怀柔参加入学军训的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10多所首都高校学生普及防空防灾知识,每年覆盖高校学生2万多人。通州区人防办先后在潞河中学、运河中学、玉桥中学等学校开展疏散演练13次,8万多名师生参加。房山区在良乡六中建成人防公共安全体验教室,并面向中小学生开展防空防灾知识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摸得着——

人防设施服务生活

人防工程和地上各类标识牌、应急亭等人防设施,是人防进社区工作的基本依托和主要阵地。只有管好用好人防工程设施,人防进社区工作才能持久开展、富有活力。

密云区人防办对闲置10多年的宁静之都小区人防工程进行开发,为居民提供人防停车位108个,缓解了该小区停车难题,被该区评为“我为群众办实事”优秀典型案例。

2022年上半年,昌平区新增人防停车位1348个。“十三五”以来,朝阳区提供人防停车位3.1万多个,并以每年3000多个的速度递增。

除了缓解停车难,人防工程还扮演了多种角色。在西城区展览馆路33号,它成为垃圾分类办公室;在牛街,它成为集科普知识、图书阅览、快递代投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空间;在顺义区绿港家园社区,它变为棋牌室、健身室、乒乓球室、舞蹈厅,成为居民休闲好去处;在朝阳区甘露园社区、绿洲家园社区,它成为小型消防站、居民健身房、便民服务站,丰富了市民一刻钟生活服务圈元素。

人防工程大多位于地下空间,平时维护管理比较困难。对此,各区想了不少办法加以解决。朝阳区在500多座人防工程入口处设置“您已进入人防工程”提示牌,提醒居民遵守相关规定,共同呵护“地下长城”。大兴区在1300多处人防工程采光窗井醒目位置,安装“人防窗井 严禁踩踏”提示牌。海淀、怀柔等区,在社区人防工程内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人防停车场等重点部位24小时无死角监控,便于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随着人防进社区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市2000多个社区设立了疏散掩蔽标识牌、应急救援亭(柜)等人防设施。这些设施为居民带来很大方便,但受风吹雨淋日晒以及社区环境改造等影响,容易损坏,如何及时维护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兴区人防办组织开发“人防宣教设施管理系统”,这套系统为每一件人防宣教设施设置专用二维码,发现这件设施损坏后,居民用手机扫码即可进入“报修”界面,填写报修信息后提交,管理人员审核后便可组织维修。像大兴区一样,各区都在想方设法动员社区居民参与人防设施日常维护,保障它们更好地服务居民生活。

练得实——

演练培训从难从严

2022年全民国防教育日期间,全市多个社区开展防空袭演练,与以往单纯“跑防空洞”不同,这次演练包括一线指挥所开设、人防工程平战转换、人员跨区疏散安置、自救互救等9个课目。

战时人民防空行动涉及单位人员多、组织协调难度大,只有平时理顺指挥关系、畅通指挥渠道,战时才能顺利实施、迅速到位。本着这一思路,西城区在军地专家的指导下,将一线人防指挥所开设作为课题反复研练。怀柔区建成覆盖全区35个社区的人防视频会议系统,该系统可与区人防指挥所、街道(镇)视频会议系统互联互通,一旦遇到情况,上级指示命令可直达基层。

手中有案,心中不慌。房山区按照“一社区一方案”的要求,每年组织修订《社区人口疏散掩蔽方案》及其《疏散路线图》,由人防办指挥通信、工程管理、法制宣传等业务部门共同审核把关。像房山区一样,全市各区均按时编制、及时修订社区人口疏散掩蔽方案,北京市、区、乡镇(街道)、社区4级防空袭方案体系初步形成。

战时,为防范空袭,主城区人口要向城外疏散,城外区域要接收安置疏散人口。为检验这一方案的可行性,西城区人防办先后组织什刹海、广安门外街道数百名居民,疏散到房山区接收安置地;东城区人防办到密云区疏散安置单位实地查看、组织座谈,及时发现问题、完善方案。

朝阳区建成国防人防教育训练基地,基地占地1.1万多平方米,可开展人防工程掩蔽、防化防疫、自救互救等专业训练,为人防办机关、人防专业队伍、人防志愿者施训组训提供了场地、器材保障。其他各区也都因地制宜,依托人防教育馆、安全训练馆等场所,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心肺复苏、止血包扎、脱戴防毒面具、制作简易担架等避险技能训练,促进人民防空训练演练常态化落实。

“十三五”以来,市人防办依托“平安生活”讲师团,以及60处人防宣教场馆,组织开展防护知识培训和疏散演练活动1300多场次,线下受众10多万人次;利用新媒体开展线上学习培训,覆盖1500万人次。其中,培训社区兼职人防工作人员5000多人,使社区人防工作的“明白人”越来越多。前不久,海淀区对640名兼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他们对社区人防工作的知悉度、认可度均达到95%以上。

拉得出——

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社区没有专职人防工作人员,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凸显。前些年,一些社区也组建过人防志愿者队伍,但在开展活动时发现,不少志愿者往往同时参加两个甚至多个行业单位的志愿者队伍,如果几个行业单位同时组织活动,他们则分身乏术、难以兼顾。

“加强人防志愿者队伍建设,首先要从稳定人员入手。”按照这一思路,北京市人防部门连续推出3项措施。

——出台文件,明确建立人防志愿者招募、培训、激励、退出方式,特别是推出注册登记制度。人防志愿者须在“志愿北京”网站进行实名注册,人防部门为注册成功人员颁发带有二维码标识的《人防志愿者服务证》。人防部门坚持动态调整人员,确保志愿者有时间、有能力参与人防活动,确保每个社区都建立和保持一支10至15人的人防志愿者队伍。

——各区按照“一年训一批,五年训一遍”的思路,有计划、分步骤对人防志愿者骨干进行培训。目前,仅朝阳、丰台、昌平三区已培训人防志愿者7000人。每名志愿者又能带动几名甚至十几名居民,学习练习防空防灾技能本领,有力促进了社区人防工作落细落实。

——市本级和各区想方设法为人防志愿者队伍配发器材。目前,全市大部分社区人防志愿者队伍配备了手摇警报器、应急包、头顶灯、担架、手电筒、反光背心、灭火毯、防毒面罩等器材,以及人防标志胸徽、志愿者马甲等,有的还配备短波电台、对讲机等应急通信装备。市本级和西城、房山、石景山、密云等区,还为志愿队伍提供了办公场所和救援物资储存场所。

在各级人防部门大力支持下,多支人防志愿者队伍请缨上阵、担当重任。房山区人防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与防空、防汛、防火、应急疏散等演练,4名队员被北京应急志愿者服务总队评为优秀志愿者。北京城市副中心人防志愿者队伍积极参加京津冀三地人防应急通信演练。北京人防浩天志愿服务队紧急驰援河南省新乡市,参加当地特大暴雨灾害救援工作,先后将3000多名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展示了北京人防志愿者的良好形象。

本版照片由王占明摄

制图:扈 硕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