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国防教育

金秋时节,天高云淡。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研究生二大队请来了三位平均年龄达91岁的老英雄,为研究生学员讲述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场特殊的访谈会,听听老英雄们都说了啥。

战斗英雄赵兴法今年95岁,但讲起自己第一次穿军装、第一次参加战斗、第一次缴获敌人武器的经历,依然记忆犹新,满怀激情。

91岁的老英雄胡士茂,动情讲述着自己的战斗历程,从淮海战役到抗美援朝,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军队的发展变化,用亲身经历讲述我军英勇善战的血脉基因。

87岁的胡正清教授是一名老政工,干过基层主官,又担任过驻外武官,也是政治学院的资深教授,他用自己在战争年代“一块钢板、一支笔就能代替一个印刷厂”的故事向学员们讲述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跟党走”

▲ 老英雄赵兴法

1942年,17岁的赵兴法从老家河南一路逃荒到江苏徐州附近,那时八路军驻地就在附近。由于经常接触,在地主家干活的赵兴法对这支子弟兵部队有了越来越深的感情。

“因为他们为穷人办事,处处为穷人着想,我就觉得这支部队非常好,一门心思想入伍,但是我年龄小又瘦弱,他们不要我,我就死缠着,部队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直到1944年10月,八路军的一位营教导员收了我。”提起入伍的那段经历,老英雄笑出了声。

“跟着部队走得久了,我就觉得共产党好,他们是真心为了老百姓办事的,越来越觉得跟着走没错!回想起这几十年的军旅生涯,我想‘跟着党走’就是信念。” 老英雄用质朴的语言阐释了自己的初心和信念,台下的学员们听后深受感动,现场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

“光荣传统是打出来的,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 老英雄胡士茂

“淮海战役的主要战斗,同志们都很清楚,我就讲讲我经历的几场具体战斗。” 胡士茂老前辈讲起七十多年前的淮海战役依旧如数家珍。听着胡士茂讲述自己战斗经历,大家仿佛回到了那段战火岁月。“当时我们二排四班战斗打得很惨烈,班长身上多处负伤,面对围上来的敌人,先是端起机枪打退了一侧的敌人,又用手榴弹打退另外一侧进攻的敌人,就这样一个人坚守阵地……”胡士茂还回忆了另一场战斗,敌机投下了燃烧弹,一名战士胳膊都被烧焦了,但他依然坚持战斗……

回想起当年的战斗情景,胡士茂老前辈连着说了三个“不能丢”——英勇善战光荣传统不能丢,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能丢,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能丢。老前辈郑重讲到:这些优良传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一场场战斗中打出来的,是我们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

▲ 老英雄胡正清

胡正清教授是一名长期从事政治工作的老前辈,在朝鲜战场上,他和战友们用刀和笔刻印出抗美援朝战场上有影响力的报纸《猛进报》,虽然过去将近70年,说起这份报纸,87岁高龄的胡教授依然记忆犹新。“那时候我们晚上急行军,白天宿营,还要躲避空中侦察和轰炸,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这几个人靠着一块钢板,一支钢笔,每天夜以继日地工作。”想起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经历,老教授感慨道:“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虽然那只是一张A4纸大小的报纸,但在宣扬部队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鼓舞干部战士的战斗意志方面起到了很大的鼓动作用。”

▲ 齐唱《歌唱祖国》

先辈寄托,血脉传承。习主席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一次次战斗,书写着老英雄不畏强敌,舍生忘死的忠诚品格;一枚枚勋章,铭刻着老英雄浴血奋战的功绩。

一场访谈交流,一次精神传承。大家纷纷表示,先辈们的血性基因和深情寄托,需要我们继续传承。作为新时代的国大人,要学习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品格,在强军实践中勇于担当,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争做新时代优秀革命军人。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