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中国与东盟国家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14次高官会在贵阳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南海行为准则”框架。框架达成是“准则”磋商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积极评价。
按照中国和东盟的原计划,“准则”框架草案将于今年年中前完成。此次会议提前实现目标,说明中国与东盟开展的相关磋商工作进展顺利。会议议程提前结束,展示出各方相向而行、凝聚共识的诚意。
这种“顺利”十分难得。就在几年前,每逢中国与东盟举行会议,包括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工作组会议、高官会等,总难免有个别国家跳出来搅局,会前在南海制造事端、恶化磋商的氛围,会间发出杂音、扰乱谈判进程。种种言行都是试图借“准则”制定来争夺南海主权权益,为一己私利破坏南海和平稳定,罔顾中国与东盟合作大局。
相比之下,此次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高官会的举行,则恰逢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体现于南海局势降温。中国和东盟都认为,局势失控不符合各方利益。去年7月,中国与东盟签署关于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联合声明,重申处理南海争议的正确方式。为制定“南海行为准则”,中国与东盟国家保持沟通,不断巩固共识。就在此次高官会前几天,越南国家主席对华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在联合声明中一致同意,在协商一致基础上,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强调管控好海上分歧,不采取使局势复杂化、争议扩大化的行动。中国外长王毅在今年3月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回答提问时,曾明确警告在南海兴风作浪不得人心,“决不会允许得来不易的稳定局面再受干扰和破坏”。
“地利”落脚于合作意愿强化。东盟重视中国发展提供的机遇,愿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多名东盟国家领导人参与了中国主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度评价“一带一路”,愿与中方开展多领域合作。南海争议不应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障碍。为支持和服务合作,中国和东盟必合力维护南海和平稳定。
“人和”归结于沟通良性进行。去年菲新任总统访华期间,双方就南海问题达成重要共识,决定不再让南海问题绑架两国关系。目前,中菲正在共同落实双方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精神,就涉南海有关问题建立机制性对话平台。5月19日,中菲举行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第一次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
实践证明,中国为解决南海问题提出的“双轨思路”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南沙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协商谈判妥善解决,南海地区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国家携手共同维护,“双轨”相互配合呼应,而非相互干扰拆台,既可避免南海问题复杂化,也可防域外国家浑水摸鱼。
对中国和东盟来说,“准则”框架达成是磋商进程中的重要一步,未来仍需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