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专题




盛夏的石河子绿意盎然,如翡翠镶嵌在祖国边疆大地。

7月13日下午,正在新疆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石河子市,走进位于城市一隅的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在这里,总书记重点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在新疆石河子市考察调研

作为全国唯一一座以新中国屯垦戍边革命历史为主要研究及陈列内容的博物馆,馆内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展品,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诉说着那段筚路蓝缕的“兵团记忆”。

响应号召就地转业后,为了不与当地群众争利益、不给地方政府添麻烦,军垦战士们选择了在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上开展自给自足的大生产。

石河子是兵团人建起的第一座城市。

在第一代老军垦的记忆中,石河子曾经“只有车马店、卖馕的几户人家,除了北面芦苇地,到处是荒滩戈壁”。

在自然条件恶劣、缺少大型机械的情况下,战士们喝盐碱水、睡地窝子,人拉肩扛、挖渠引水、改造苇湖、开垦荒地,硬是在荒滩戈壁上打造出一座现代化新城。

上图为20世纪50年代,石河子开发前的面貌;下图为石河子夏日美景。

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里,有一件军大衣常常引人驻足。这件军大衣补满了296块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补丁,有的地方补丁摞了四五层,它是老一辈兵团人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见证。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兵团人创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发展奇迹。据统计,新疆每3亩耕地中就有1亩是兵团开垦的,新疆粮食产量的19.9%、油料产量的30%、甜菜产量的44.5%来自于兵团。

8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时就曾对兵团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兵团成立60年来,广大干部职工扎根新疆沙漠周边和边境沿线,发挥了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的战略作用。”

此次,重温峥嵘岁月,总书记在会见兵团老中青三代建设者代表时饱含深情地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书记还提及一个精神——兵团精神。他说:“兵团人铸就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好这些宝贵财富。”

兵团精神是兵团事业薪火相传、不断发展的“根”与“魂”。一代代兵团人是兵团精神的践行者。

“七一勋章”获得者魏德友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一六一团一连退休职工,从1964年开始,50多年来,在萨尔布拉克草原深处,在荒无人烟的边境线上义务巡边20多万公里,被誉为西北边境线上的“活界碑”。

1988年,阿拉克别克河突发洪水,大坝决口,3000多亩耕地、林带被毁。危急时刻,一八五团迅速成立了一支上百人的“敢死队”,时年19岁的二代军垦人马军武参加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为了预防水灾隐患,兵团在缺口处设立了一个水文点,马军武主动申请在此驻守,一守就是30多年。30多年来,马军武和妻子张正美听坏了几台收音机,烧坏了几盏柴油灯。马军武说:“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

2014年4月,总书记冒雨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在同兵团干部职工座谈交流时,总书记听到马军武的感人故事,称赞道:“真了不起,我非常敬佩你们。”

一座展馆,一段历史;一座城市,一种精神。正如总书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一四三团花园镇广场所说:“兵团的战略作用不可替代。要加快推进兵团改革,深化兵地融合,打造城乡和谐的田园式家园,充分发挥兵团作为安边固疆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大熔炉、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区的功能和作用,努力形成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新优势。”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孟利铮 李丹

视 觉丨陈腾

校 对丨蔡纯琳 李英卓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责任编辑:郭妍菲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