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瑞金5月20日电(记者 开可)脱贫军令状正逐步兑现。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这其中,革命老区人民的脱贫至关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非常关注江西工作,关注老区,特别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关注老区人民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老区人民的款款深意都蕴含在这句话中。
瑞金,共和国的摇篮。历史上的瑞金,红色苏维埃政权在这里建立。今天的瑞金,脱贫攻坚战正进行地酣畅淋漓。立足苏区红色文化和红色历史,植根于现实情况,老区人民正在脱贫致富道路上阔步向前。
发展红色旅游、引进现代农业项目,在这里,可以看见中国脱贫样本之一。在这里,更可以读懂习近平的扶贫情怀。
华屋新貌。中国青年网记者 开可 摄
老区人民不能少
华屋位于瑞金市东南,因整个小组都姓华而得此名,隶属于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整个华屋只有43户人,基本上每一户都有人参加革命。其中有17位华屋青壮年参加了长征。他们出发之前相约来到后山,每个人种下一棵松树。后人呵护着这17棵松树长大,却一直没有等回这17位青壮年。
就是这样一个红色基因浓厚的华屋,在2013年之前,119户人家中有106户住在危旧的土平房里,用的都是土灶台。全小组没有一辆车,人均纯收入仅2000元左右,附近村庄甚至流行着“有女莫嫁华屋郎”的说法。
历史上,华屋为中国革命贡献着新鲜血液。现在,面对着华屋人民的贫穷落后,应该怎么办?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老区应该何去何从?
“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习近平的话依旧铿锵有力,简洁明了地给出答案:老区人民不能少,不能掉队。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形成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地方工作时,我一直抓老区建设,同老区很有感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
“要着力推动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习近平的话照亮了老区人民的心,像一座灯塔,给老区各级党委和政府指明了方向。
2013年4月5日,华屋村开始拆除部分土房,2014年新房建成。如今的华屋,已经拥有整齐划一、错落有致、具有浓厚客家风情的住房。每户占地面积90平米,两层半的建筑面积共225平米左右。并且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原有土坯房进行了修缮,延续历史文脉。
黄沙村村委会文书华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套房子建造好大约12万元。政府每户补贴1.5万到2万元。农民还可以享受5万元的免息贷款。在拆除部分旧房的时候,还有100元一平方米的补贴。”除了政府的投入,其余所需要的钱也不是一次性交完,而是分期付。“如果确实没有钱建房子,可以去住村里建的保障房。道路、绿化,还有房子外部的设计和装修都是政府投入。”
不仅如此,华屋还建起了占地286亩的大棚,种植蔬菜、火龙果、百香果等。借助红色资源和大棚产业,华屋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业。新建的客家风情住房就有了“用武之地”。“农户提供客房住宿,一个床位可以获得60块钱。都是村民自愿提供的,几间都可以。一开始开发了100间,后来又增加了20间。”华盛说。不仅提供住宿,农户还可以提供餐饮。“吃饭每人45到50元不等,早餐是12到15块钱。”华盛补充道。
如今的华屋,远望就像是精修过的江南水墨小镇,早已看不出贫困的影子。正如华屋人所说:“在外面颠沛流离的感觉很难受。在家里做好了房子,门口又有了产业,每天过得都很踏实。有产业,我相信能致富。”
正在九丰现代农业园务工的当地村民。中国青年网记者 开可 摄
扶贫如绣花:精准发力
7000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军令状早已立下,如何一步步兑现?其实,习近平在2017年两会期间,曾对扶贫工作有一个精彩的比喻。3月8日,在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提到脱贫攻坚“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绣花和脱贫都看中一件事情,那就是“准”。精准扶贫,精准发力,“好钢用在刀刃上”,拒绝“大水漫灌”。这也是习近平对如何扶贫做出的解答。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2015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扶贫要“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
目前,瑞金市田坞片区的扶贫更多的是以产业扶贫的形式,来帮助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脱贫。并且,该地区具有家家户户种植蔬菜的传统,因此引进更加专业的蔬菜公司或者项目、将原有的种植基础充分利用成为首选。
九丰现代农业园就位于田坞,是一个集农业观光、采摘体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项目。农业园在招募员工的时候,就明确说明优先吸纳当地的村民,尤其是贫困户就业。“女工一天是65块钱,做满28天有300块钱的全勤奖。6月到9月有降温费。如果做满260天,还有1000块钱的保险金发放。一年可以拿到3万多元。男工150块钱一天。八小时之外加班一个小时是10块钱。假设夫妻双方都在大棚中工作,一个月就能拿到5000多块钱。”叶坪乡副乡长段亚梅说道。
农业园中有一种农业技术叫做吊蔓,是从山东寿光引进的。运用这套技术和系统,产量会增加很多。周边的合作社和农户都从农业园学习了这门技术,直接的结果就是生产的产量翻了一倍。
合作社或者公司给农户租金的方式也有“新花样”,不是按照一亩多少钱的“一刀切”方式。据介绍,租金是按照早中晚稻国家保护价的平均额来计算的。随着国家对粮食保护价的提高,租金也在提高,今年的计算下来应该是924块钱一亩。这就形成了一个可持续、稳增长的机制。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在产业链中的粘合行更强了。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江西省投资集团挂点帮扶的大胜村,农村集体资产择股量化给贫困户的扶贫方式正在稳步推进。
江西省投资集团出资216万,新建450亩扶贫产业园种植脐橙。其中,产权归村集体,建园费用由投资集团来出,土地流转由村委会负责,专业合作社进行运营。在脐橙还没有产值之前,投资金额的15%返还给村集体。第四年挂果以后,总收益的15%放回村里。这15%中的11%反哺贫困户,4%做发展基金。如果按照去年脐橙每斤2.5元的市场价来计算,返回到村里的资金应该是100万元。
李爱根是瑞金市组织部下派到村里的驻村第一书记,同时也是驻村帮扶工作队的队长。他告诉记者,村里的每一户贫困户都有自己的结对帮扶干部。这些干部每个月至少要去走访两次。村里的党员致富能手也会带动贫困户,不仅能带动贫困户的收入还可以对他们进行技术帮扶。
如今,田坞的蔬菜种植已经从原始阶段的家家户户零散种植,到后来的合作社或者家庭农场种植,现在已经步入了新的阶段:通过大公司的引领,带动合作社和农户加入到总的蔬菜产业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