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英烈

金华山腰闪光的衣冠冢忠魂

——缅怀革命英雄于渊

■刘群英

于渊(1893—1949),名光藻,号邦齐,四川省射洪县(今射洪市)于家坝人。出生在佃农家里,性格豪爽,为人正直。18岁那年,遭乡绅欺凌,愤而还击,后外逃投军,在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当选同盟中央委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孙中山实现了国共合作,反帝反封建滚滚浪潮震撼着他。在重庆,经刘伯承及杨尚昆的四哥杨尚述(杨闇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在敌人的堡垒里开展地下党工作,同时还与反动军阀和帝国主义反动势力作斗争。

力挺抗英舰

长江上游重庆万州河段,自古繁华,水陆要冲,是渝东北、鄂西、陕南的物资集贸地,自古是兵家守蜀出川的必经之地。可是,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这美丽的地方却因遭受帝国主义的蹂躏而满目疮痍。

1926年,英国轮船和军舰在长江上游河段横冲直撞,为所欲为,仅在六、七月,在万县段就随意撞翻木船四起,妄图霸权干涉中国革命,公然支持军阀吴佩孚。

1926年8月29日,英国太古公司“万流”号商轮又故意招漂疾驶,浪沉杨森部运军饷和物资的三只木船,造成损失军饷八万多大洋,枪支五十多支,子弹五千多发。木船沉没时,英国士兵根本不施抢救,还在船上手舞足蹈,观望溺水者在水中挣扎取乐,眼睁睁看着50名中国人淹死。

此时,担任万县宪兵司令兼战防大队长的于渊得知这一噩耗,怒不可遏,当即下令肇事轮船“万流”号停泊待命,接受调查处理。而该轮船却置若罔闻,竟扬长而去。

当时担任广东国民政府代表的朱德建议杨森扣下英国船只,要求赔偿损失,把群众发动起来,打击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于渊一面在军内外积极开展宣传鼓动,组织群众控诉、请愿和示威游行,一面说服杨森要当机立断,严惩肇事英国轮船。杨森有些犹豫,但杨森部下的官兵和国内民众都要求严惩肇事者,因此朱德的意见,他不得不慎重对待,再说朱德在蔡锷领导下的护国军行军中曾救过他的命,经过一番考虑后,表示愿意按照于渊和朱德的意见办理。可“万流”号已逃跑,8月30日,杨森下令扣留停泊在万县江面的英国“万县”号和“万通”号轮船,命于渊去执行扣押任务。

当日上午,万县上空阴云笼罩,江面雾气腾腾,于渊率领一个手枪排,驾着两只木船直奔英籍轮船而去。船上的英国士兵见中国人来,藐视说道:“来了几个东亚病夫,找死。”随后又举枪对准他们。于渊从水中跳上甲板,带领大刀队横砍竖劈,给了英国人一个下马威,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最后英国人招架不住,于渊将他们拘留在两间舱室内。

率领敢死队奋勇杀敌

1926年9月5日,停泊在宜昌的英国“嘉禾”号军舰装置大炮,由海军作战部队船长扎尔礼率领,驶向万县。汽笛长鸣,一副耀武杨威的样子。又调集“柯克捷夫”号、“威警”号军舰,准备向驻守在被扣两艘轮船上的中国官兵进行攻击。一个英国士兵挑衅闹事,拄着拐杖敲骂,跳上“万通”号,欲赶走中国士兵,劫走“万通”号。正在“万通”号上的于渊,怒目圆睁,下令中国士兵严阵以待。英兵眼见威胁无效,便开枪射击,当场打死中国士兵两人。一英兵向于渊开枪,于渊眼疾手快,子弹从额边飞过。于渊来个扫堂腿,飞起一脚,猛地把英国士兵踢翻在地,抽起大刀便劈,连喊:“杀死你,打,打!”于渊带领的士兵鼓起勇气,立即动手,顷刻间打死十几个英国士兵,并将他们的尸体摆在船上。其余英兵见事不妙,仓皇逃窜跳水,有的俯在甲板上跪地求饶。

英兵被击败之后恼羞成怒,将大炮对准万县南北西岸,疯狂炮击了3个小时,发射炮弹300余发。万县城顿时硝烟弥漫,浓烟滚滚,死伤军民千余人,毁坏房屋千余间,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万县“九·五惨案”。于渊这时眼见万县城遭炮击,心急如焚,冒着枪林弹雨见杨森,请求派兵封锁川江,切断敌人的支援,为万县父老兄弟报仇雪恨。但杨森担心摊子铺大了不好收场,迟迟不愿表态。经于渊一再请求,最后杨森同意于渊组成敢死队夜袭英军舰船。

入夜,于渊率领敢死队,腰系手榴弹,身背大刀,手握短枪,分乘木船,以船头堆置沙包作掩护,俯身船中向江中开进。这时天时已晚,江中船只隐约可见,在夜幕掩护下,木船顺流向敌舰冲去。英军对我炮击后正在得意,根本没想到中国官兵还敢前来交战,当他们发现时,木船已贴近舰身,大炮无用武之地。这时,于渊一声令下,敢死队一起开抢,猛掷手榴弹。一霎时,英兵多人毙命,这艘军舰的尾部爆炸起火,顿时浓烟滚滚,弥漫长江。另一艘军舰见势不妙,在舰上密集布防,妄图阻拦敢死队攀援。于渊冲锋在前,纵身跃上敌舰,打开缺口,敢死队奋勇登上,一时激战声响彻长江。英军副舰长和十几名水兵立刻毙命,余者纷纷投河,葬身江底。

战斗激烈痛快时,于渊身旁一位连长上前拉住于渊急呼:“团长,你小腿受伤了!”此时于渊身中九弹,血流不止,但他说:“带伤怕什么,赶快冲杀!”话音刚落,不幸一颗子弹从于渊左太阳穴穿入,伤及要害,当场倒下。士兵们为了抢救于渊上岸,撤回了岸上阵地,送于渊到医院抢救。

在这次战斗中,全国各地群众纷纷声援,掀起反对帝国主义的高潮。中国士兵打得英勇顽强,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捍卫了民族尊严,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张澜誉其为“民国以来,敢于抗击帝国主义的中国第一位军官”。至今,“万县九五惨案纪念馆”铭记着抗击英舰的英雄们。

两次为红军让出光明之路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于渊拥护国共合作,参加工农革命,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和当时活跃在四川的共产党领导人杨闇公、吴玉章、朱德、刘伯承等取得联系,交往密切。

1927年,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杨森追随蒋介石叛变革命,于渊离开杨森的部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后,于渊任川军第二十一军刘湘部二师六旅旅长,教导师二旅旅长,少将参议。

1928年,刘文辉部驻防江津的第一师副师长、共产党员张志和组织士兵起义,因行动失误而暴露,使军内共产党员受到“清党”威胁。中共四川省委密派于渊等二人冒险前往挽救,从逆境中保护一批共产党员脱险。于渊执行省委决定再次到江津发动部队起义,项鼎任前委书记,于渊负责指挥,因起义计划被敌侦悉,组织不严,众寡悬殊而失败。

从1933年至1935两年间,于渊任省会公安局长期间,对成都市的警政与治安进行大力整顿,并利用自己的家作为共产党人的秘密活动场所,掩护了不少党的骨干和进步人士,还安插了一些共产党人进警察局工作,便于掌握部分公安权力和情报工作。

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率红九军、三十军主力西进时,于渊任川军第六路军教导师二旅旅长,奉命防守北川、茂县间的土门要隘。于渊见红军受阻,即借口调整部署,撤离转移,红四方面军当夜顺利突破土门防线攻占茂县,6月14日在夹金山后第一个城镇懋功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1935年10月,张国焘坚持分裂主义路线,拒绝北上,强行带领左路红军,南下川康发动“天、芦、宝”战役。当时朱德随军南下,得悉防守宝兴、芦山一带的川军有于渊的部队,乃密函示意相机让路。于渊冒杀身之祸,转移阵地,使红军顺利通过,为后来北上阿坝创造了有利条件。

于渊两次让路均受到上级责难揭发,刘湘以“进不遵命,退亦突然”为辞,撤销于渊旅长职务,于次年将于渊派往日本考察。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于渊回国返川,和中共四川省委领导人车耀先等一起秘密从事地下抗日斗争,并把他的住所作为活动场所,出资在成都创办《力文》杂志,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刘湘再度起用于渊出川抗日,委任新十六师副师长兼第七战区游击司令。

1942年,于渊经张澜介绍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第二年,被选为改组后的中国民主同盟四川支部执行委员(1949年12月20日,民盟中央四中全会扩大会议增选于渊为民盟中央委员,时已牺牲)。

1946年8月29日,四川民盟组织在成都蓉光电影院为被蒋介石特务杀害的闻一多、李公朴两位爱国民主人士举行追悼大会。在敌特疯狂捣乱破坏下,于渊和张澜等人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坚持如期召开大会,表达了对烈士的沉痛悼念和对反动派的蔑视与愤慨。

刑场上写“悔过书”

1947年,蒋介石施行全面白色恐怖。1947年6月1日深夜,于渊不幸被捕,并囚禁在成都政治犯集中营——将军衙门监狱内。于渊在狱中同杨伯恺鼓舞难友坚持斗争。面对国民党特务的严刑逼供与威逼利诱,他亳不动摇,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在最为愤怒的时候,这个硬汉军人抓起桌上的茶碗劈头向特务掷去,并大喝:“你有什么资格审讯我!”他视死如归,看到无数个志士为了不变的信仰而牺牲,也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即将到来,对于死更加毫不畏惧。敌人施尽软硬办法,都未能从他的嘴里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情报。

“于光藻,最后问你,你有没有悔过?如果说出一个共产党,就可免你死罪。”在成都西门外十二桥刑场上,穷凶极恶的执刑者咬牙切齿地对于渊问道。于渊斩钉截铁、气宇昂扬地回答:“没有,只有几句话要写。”特务马上命人展纸磨墨,于渊奋笔疾书写道:“现在天快亮了,我没有什么后悔。悔过的应该是你们,而不是我!”随后对着枪口放声高呼:“打倒反动派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子弹穿过于渊的胸膛,同时被杀的还有34位革命志士。他们没有倒下,鲜血染红他们的衣服,飘在空中,是一面旗帜!那一天,是1949年12月7日夜。

1950年1月19日,川西北临时军政委员会在成都为于渊等十二桥殉难者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公祭典礼,遗体安葬于成都青羊宫二仙庵烈士墓内。

1951年3月5月,经川西行政公署批准,授予于渊等“革命烈士”称号。那天,射洪县在金华镇召开了有五六千人参加的于渊烈士追悼大会,并把他平时穿的衣服埋在金华山腰,并立下丰碑“于渊烈士衣冠冢”。至今,山腰碧空鹤舞,苍松翠柏。

作为射洪金华人,我为家乡有这样一个了不起的革命烈士而感到骄傲。每年清明,红领巾少年都会来金华山腰“于渊烈士衣冠冢”墓前为这颗永恒的红星扫墓,举行军礼,深切缅怀于渊烈士!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