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人父母者疼爱子女,是再自然不过的情感流露,但因方式多样,收效不尽一样。教子以宽者,因顾及人伦亲情,而失之于溺;教子以严者,因注重子女处世为人,而得之于立。毛泽东就是一位严以教子的好父亲,他的家教看上去不近人情,但却是着眼于子女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独立生活的长远考虑。李纳上初中后,毛泽东对女儿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制定了三条家规:第一,不许用公车接送;第二,到学校住宿,过集体生活,学校不放假不许回家;第三,不许对同学和老师说自己是毛泽东的孩子。毛泽东的“三不”家规包含着浓浓的父爱和深意,值得回味和学习。
不许用公车:教育子女养成平等观念
毛泽东作为一国领袖,他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他始终保持着革命家的本色,公私分明,对家庭成员的言行也有明确的要求,从不允许子女利用他本人作为国家领导人的身份搞例外,更不允许子女利用他本人所享受的待遇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因为,他深知这样会助长子女身上的傲气,长期生活在优越感中不利于子女养成平等观念。毛泽东不许工作人员用公务车接李纳回家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用车方面,毛泽东曾有过规定,使用公车必须要按照有关规定申请批准方可,生病用车也必须是发烧38度以上,且还得是去医院才行。李纳后来上了大学,因学校地处郊区,离家较远,冬季天黑才能到家,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便偷偷派车去接李纳回家,被他发现后进行了严厉批评。工作人员解释:“天黑了,一个女孩子走夜路不安全。”毛泽东则反问道:“别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别人的孩子独自回家,我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行呢?”“别人的孩子敌人不感兴趣,毛泽东的孩子敌人可是很感兴趣呢!”尽管工作人员一再解释,毛泽东态度仍然十分坚决:“不许接,说过就要照办。”工作人员为李纳的安全着想,本也是好意,但毛泽东想得更多的还是不要让子女生活在特殊的光环之下,在他看来,自己的子女和全国劳动人民的孩子一样,老百姓家的孩子能做到,他的子女也就应该做到,不能因为是自己的孩子就要有例外,不允许为自己的子女搞特殊。毛泽东的坚定态度,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立场和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一致的崇高品格。
不许回家住:教育子女遵守集体规定
作为新中国的“第一家庭”,毛泽东的家庭生活相对要好一些,更何况家中还有温馨的亲情,更加让人依赖和留恋,而且女孩子更恋家,但毛泽东不这样想,他要求李纳不许回家住,就是要李纳和普通学生一样,融入集体和大家一样过集体生活,按照学校的日常作息学习、生活,以一名普通学生的身份严格遵守学校规定,不能因特殊的身份就回家行方便。聪慧的李纳在毛泽东的教育下,也明白了父亲的用心,她遵照父亲的要求,和大家一起住在学校、吃在学校,与其他同学无异。实际上,这也是毛泽东家教的一贯作风。1946年初,毛岸英从莫斯科回到延安后,毛泽东也没有让久别重逢的儿子与自己同住,而是特意叮嘱毛岸英:“你要和老乡们一同吃,一同住,一同劳动,从开荒一直到收割后”。还有一回,毛泽东关心地问毛岸英:“你吃么子灶?”听到毛岸英回答说“吃中灶”后,毛泽东顿时脸色变得沉重起来,加重语气说道:“你怎么能吃中灶呢?”你应该跟战士一样,吃大灶去。不要搞特殊化,严于律己才光荣呢!”从此之后,听从父亲教诲的毛岸英就与普通战士们一起吃起了大锅饭。透过这些伟人家教事例,我们看到了一位身居高位的父亲时时处处对子女严格要求的坚守,毛泽东在内心深处希望子女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要和普通人一样,不要因自己特殊的家庭原因而变通搞特殊,破坏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和纪律,让子女养成规矩意识,和大家一道生产、劳动,共同维护集体荣誉,在融入集体中为集体做贡献。
不许说身世:教育子女学会独立自主
毛泽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威望,人民群众对他充满了敬爱,这也使得人们自然会对他的家庭以及亲属投注更多的关切和爱护。现实生活中,如果他的子女和毛泽东的真实关系被周围人所知,他们就难免会被人“刮目相看”,久而久之还会受到周围人的额外关心、保护,这是人之常情。但这会让他的子女成为人们眼中的“特殊人物”,受到“特殊对待”,长远来看不利于子女的成长与成才,毛泽东对这一点十分清楚,所以,他要求子女不要说及个人的真实身份,及时给子女打预防针,把促成子女养尊处优的心理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进而希望他们能够像普通人一样独立自主、自立自强,靠自己的能力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毛泽东就曾说过:“靠毛泽东不行,还是要靠你们自己去努力、去奋斗。不要把我挂在你们的嘴边上去唬人。”毛泽东要求上学的李纳不要跟他人说起自己的身世,正是基于这样的良苦用心。在毛泽东的亲属中,刘松林既是烈士遗属,也是毛家儿媳,毛泽东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待她,当然,他也像要求自己的子女一样要求她。1957年,在莫斯科学习理科的刘松林,因很难适应当地气候和生活习惯,再加上她本人偏爱文科,所以,在暑假回国期间,便写信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想转学的想法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很快在回信中说:“转学事是好的,自己做主,向组织申请,得允即可。如不得允,仍去苏联,改学文科,时间长一点也不要紧。”毛泽东还特意叮嘱说:“不论怎样,都要自己做主,不要用家长的名义去申请,注意为盼。”告诫刘松林不要借他本人特殊的身份去行方便,言语之间是希望她能够自行按照组织程序解决问题,不要搞特殊,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办。
作者简介:王永祥,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文为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家风及其思想研究”和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新时代文明家庭家风培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