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军视人物

 朱德元帅戎马一生,功绩卓著,他对党忠诚、一心为民,在党和人民心中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川南的泸州、纳溪、南溪和宜宾等地是朱德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地方,川南的革命实践对朱德共产主义理想的确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朱德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朱德与泸州有着特殊情缘,在朱德一生中,曾五次到达川南重镇泸州,最长一次在泸州达五年之久。朱德在护国战争中的英勇善战和丰功伟绩,在泸州驻防时的除暴安良、结社赋诗和抛官弃禄等,无不表现出朱德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对国家和对人民的炽热情怀。朱德一心为民的思想,无疑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忧国忧民,弃笔从戎

    朱德于1886年12月1日,出生在四川仪陇,父母是贫苦的佃农。家庭的贫苦和艰辛,母亲的勤劳善良,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他从懂事起,就目睹了封建地主对农民残酷的剥削,他对劳动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1906年朱德进入顺庆府(今南充市)中学堂学习。接受了校长张澜和刘寿川等教师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蒙,立下了救国救民之志。同年年底,他在《顺庆府中学堂留别》中写到“骊歌一曲思无穷,今古存亡忆记中。污吏岂知清似水,书生便应气如虹。恨他狼虎贪心黑,叹我河山泣泪红。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 这首诗反映出朱德在成为革命民主主义者之前的忧国忧民。

    1907年朱德考入四川省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四川省高等学堂是当时四川地区文理兼备的最高学府。体育科是学堂总理即校长、翰林院编修胡峻本着“教育以德智为重,健康以体育为先,强身才能强国”的理念,同时适应1902年“废科举,兴学堂”后迅速发展的新式中小学堂对体育教员的急需而兴办的。朱德则是抱着“强身以强国”的愿望入校学习。根据朱德在四川省高等学堂求学的学籍档案记载,朱德学习了国文、数学、修身、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卫生学、教授法、体操、队列训练等十余门课程,他的成绩优秀。学习期间,他对国家大事很关心,认为教育可以救国。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记载了朱德的回忆:“我在校中悄悄阅读同盟会的《民报》,对国事比对正规课程还感兴趣。(这里)是我走向革命之路的起点。” 

    1908年毕业后到仪陇县高等小学堂任体育教习。年轻的朱德,纵有“冲天壮志”,却报国无门。他倡导新式教育,当地守旧势力反对新式教育,把朱德教授体育课让学生穿运动服视为“有伤风化”,竭力诬蔑捣乱。朱德感到“教书不是一条出路”,愤然辞职。朱德逐渐认识到“单靠从事教育是不可能到达救国救民的目的”。对腐朽的封建统治“恨无穷”,中国现在“问题就是非得救国不可”。[3]应该以更直接的方式拯救国家。1909年1月下旬.朱德决定到正在办新军的云南,去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出发前,他写下了《赠诸友》一诗,表明自己已立下投笔从戎以求拯救国家的宏伟志愿:“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是年下半年,朱德徒步千里,来到昆明,投身军旅,历经磨难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1909年,朱德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参加同盟会。接受了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先进思想,把救民水火作为己任。

    二、人民情怀,人民公仆

    朱德同志坚持做人民公仆,心里装着人民、奋斗为了人民,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一)以身许国,以武报国

    从军报国,一直是朱德的强烈愿望。朱德在川南的军事活动最主要的有4次,分别是1916年初的护国运动、1918年的护法运动、1926年与刘伯承一起指挥的泸州起义和1935年四渡赤水战役。

    1915年,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在北京恢复帝制,自号“洪宪皇帝”。此举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蔡锷将军在云南起义,通电讨袁护国。护国战争中的主要战场在川南,泸州、纳溪之役的主要战场在棉花坡。1916年2月,朱德亲临棉花坡火线,挑选80名战士组成敢死队,乘夜悄悄摸到北洋军的指挥所陶家瓦屋围墙下,用炸药炸开围墙,全线攻克了棉花坡阵地。在这场战斗中,朱德身先士卒、英勇善战,同数倍于己的袁军浴血奋战,以少胜多,重创敌军。纳溪棉花坡战斗,是倒袁胜利的最关键一仗。这场战役也被誉为朱德的“成名之战”。中国新型军队的战略战术、军民相亲和新的军纪都在棉花坡战役中逐步形成。朱德为铲除帝制,拥护共和,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吴玉章后来在祝贺朱德60寿辰时仍念念不忘:“你是护国之役的先锋队,泸州蓝田坝(棉花坡)一战,使张敬尧落马,吴佩孚、曹锟手足失措,袁世凯胆战心惊,终将袁氏帝制倾覆,保存了中华民国之名。”

    1918年,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朱德起而响应,率部进驻川南,反对北洋军阀,表现了他作为彻底的民主主义者的胆识。

    1926年夏,朱德从苏联学习军事回国,被派往四川,争取川军协助国民革命军北伐。年底,与杨公闇、刘伯承组成中共重庆地方军事委员会,领导四川泸州、顺庆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争取由自己掌握军队的一次较早的尝试。

    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古蔺、叙永地区,前后转战54天,此时的朱德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红军总司令,直接指挥了红军长征关键性的四渡赤水战役,由于朱德非常熟悉西南地区地理民情军况,采取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6]等灵活多样的战略战术,并取得胜利。四渡赤水战役是长征史上光辉篇章,是中央红军彻底摆脱国民党围追堵截,胜利实现战略转移的关键。

    (二)除暴安良、救民水火

    上世纪初,川南匪患猖獗,特别是护国战争后,一批北洋军残部落草为匪,占山为王,于1918年春在忠信、宜民两乡烧、杀、掠夺,打家劫舍,欺压百姓,无恶不作。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朱德为民解除兵灾匪患之苦,率部迅速荡平崇义、忠信两乡匪患,随即移师宜民乡,驻扎况场陈家花园,指挥剿匪,历时半年之久。在“歼匪首、赦胁从,缴械投诚者仍给枪钱”[7]这一政策的震慑下,匪患得以平息。

    朱德不遗余力“解民众疾苦”、“保一方平安”为民除害,朱德受到人民的拥戴。泸州人民十分感谢朱德消灭了土匪,其部队离开时,老百姓家家摆香案、置酒、放火炮欢送。1918年9月中旬,忠信、崇义、宜民三乡人民为了颂扬朱德的丰功伟绩,在玉登坪石塔山为朱德立了“救民水火”的石碑。是年12月4日,宜民乡人民又在况场场口为朱德立了“除暴安良”石碑。“除暴安良”和“救民水火”这两块功德碑,正是朱德体恤民情,关心民众疾苦,与群众建立深厚感情的生动写照。

    (三)结社赋诗、注重教育

    朱德元帅文武双全,朱德在泸州曾组织过“东华诗社”和“振华诗社”,以诗言志,以文会友。通过诗社活动以达到“安反侧、拾人心、寡助敌、策群力、支饷银、饱军粮、通消息、了贼情” [8]之目的。朱德与文人雅士的交流交往中,朱德写下了大量的诗歌来揭露和鞭挞官僚政客,斥责军阀弊政,赞扬民众的爱国精神,抒发了忧国忧民、振救中华的革命意志和高尚情操。他缅怀辛亥革命,写道:“传遍军书雁字斜,誓拼铁血铸中华。悲秋客忆重阳节,起义师乘八月槎。燕地荡平鞭索虏,神州开辟种黄花。秋光未尽烽烟尽,鼓角声中半是笳。”[9]在黑暗的现实中,他表示自己决不向邪恶势力屈服,写道:“博得勋名万古垂,轰轰烈烈不逶迤。雄飞志在五洲外,烈战功存四海陂。信有霜寒堪寄傲,肯因苦雨便离枝。岁寒劲节矜松柏,正直撑天永不移。”

    1916-1920年间,朱德时任滇军旅长驻防泸州。在驻防泸州期间,朱德除料理军、政大事外,对教育和体育也相当重视。1917年,朱德在城内库房街内(即今泸州市第十一中学校所在地)创办了云南讲武学堂泸州分校。1918年朱德作为驻军首脑兼川南永宁道道尹并领川南师范学堂监督衔。正在“探寻真正的救国良方”的青年朱德的思想给川南师范学生颇多影响。1919年夏天,朱德在孙炳文影响下成了一个学习小组,收集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小册子,订阅《新青年》、《新潮》等书刊。学习小组除了上层进步人士,还有“受影响颇多”的川南师范学生。朱德不仅成立了《新青年》学习小组,还开创了体育新风。1917年足球由朱德引入泸州,在云南讲武学堂泸州分校的士官生中训练足球。1918年川南运动会上,云南讲武学堂泸州分校和川南师范学堂,举行了足球表演赛。此后川南师范学堂的体育课中开始教授足球。1961年,在泸州师范学校(川南师范学堂)建校60周年之际,朱德委员长亲笔为学校题词:“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办好人民的师范学校”。

    (四)抛官弃禄,追求真理

    1916年11月,蔡锷病逝。蔡锷的去世,使朱德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上失去了直接的领路人。噩耗传来,朱德开始为国家的前途担忧,从心底里发出了”勋业震寰区,痛者番向沧海招魂,满地魑魅迹踪,收拾河山谁与问?”[11]的慨叹。他厌恶军阀混战,写道:“汹汹天下尽为烽,八载衅开百二重;沧海桑田焦土变,名山秀野战云封;中央老朽谁能主,各省英雄岂自供;举国人人作政客,何人注意在商农。”[12]这是朱德对备受战乱之苦的人民和深受战争之灾的国家深表同情和关注的肺腑之言。1918、1919年,在卷入护法战争军阀混战后一段时间,他深感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了贫穷灾难,感到十分苦闷和彷徨。1916年至1922年朱德驻泸州期间,结交进步人士,共同探讨救国救民之路。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思想更倾向于进步,尤其是《新青年》杂志上的进步文章,引起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和对俄国革命的向往。1922年朱德拒绝了川东军阀杨森高官厚禄的“邀请”,继续寻找革命真理,探索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的道路。刘伯承在朱德六十大寿时,曾以《中国军人的伟大导师》为题,赞颂朱德道:“总司令参加革命以前,生活优裕,即不升官发财,亦足以度其舒适之一生,然当其一旦认识革命,即弃如敝屐,义无反顾。以后在任何困难之前,坦然如坐春风,尤足使人深深感动。”这正是对朱德淡泊名利的真实写照。为了民族的自由解放朱德丢弃个人享受、财富、地位。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1922年8月为寻求革命真理赴德国,在柏林结识周恩来和其他共产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朱德决心“归国后终身为党服务,做军事运动”。[13]朱德出国数年,不仅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而且找到了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新的革命道路。

|<< << < 1 2 > >> >>|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