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军视人物

许光达(1908年11月19日-1969年6月3日),原名许德华,湖南省善化县人,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大将军衔。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之后参与红军作战,曾任红六军17师、红三军8师师长等职。抗日战争期间,在抗日军政大学任教,后任八路军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晋绥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3军军长、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员。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于1969年6月3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1岁。

1977年6月3日中央军委签发六号文件为其平反。

 
 
基本信息
个人背景
职业: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毕业院校:
黄埔军校
个人概况
中文名:
许光达
别名:
许德华(原名)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湖南省长沙县东山市萝卜冲
出生日期:
1908年11月19日
逝世日期:
1969年6月3日
信仰:
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军参谋长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装甲兵第一任司令员
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
《战术发展的基本因素》(1939)、《论新战术》(1940)
其他信息
夫人:
邹靖华
军衔: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折叠人物生平

折叠早期革命生涯

1908年11月19日,许光达出生于湖南长沙东乡萝卜冲,为家中老五,原名许德华。1916年,进入长沙县许家园小学读书,后转入长沙县梨镇第一小学。1921年秋,考入长沙师范学校。1925年,由毛东湖、曹典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编入第二团炮科十一大队。之后黄埔军校师生随邓演达迁往武昌,次年毕业后到江西九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直属炮兵营。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许德华与几位同学赶赴南昌,但错过起义,后追至宁都赶上起义部队,被编入二十五师七十五团三营十一连任三排长,师长为周士第。起义军到达汀州后兵分两路。许德华随二十五师留驻三河坝,跟随朱德,掩护主力进军潮汕。在战役中,许身负重伤,被留于老乡家养伤。伤愈后与廖浩然去潮汕寻找部队,后因部队起义失败,他前往上海。1928年,其到皖系柏文蔚部任职三十三军学兵团教育副官,后帅众起义失败,被派往西北军冯玉祥部做兵运工作。同年九月返回长沙老家,并与邹靖华结婚。次月,长沙警备队奉何键命令,缉拿许德华,许被迫改名许泛舟,逃亡河北。

1929年,许德华再被通缉,被迫逃往北平,后经廖运周介绍,到无锡皖系独立旅警卫营当排长。此后因偷步枪十余支,逃离警卫营,后改名洛华,进入上海中共中央军事训练班学习。9月,与孙一中一起被派往洪湖苏区从事军事斗争,最终改名许光达。1930年,洪湖地区两支游击队会师,成立红六军,孙德清任军长,周逸群任政委,许光达任参谋长。同年7月,红四军与红六军在公安会师,组成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许光达任红六军17师师长。

1931年3月,红二军团奉中央指示缩编为红三军,许光达任八师二十二团团长。同年5月,许光达在对抗国军十余个团合围时,被国军隔断、与主力失去联系,乃率22团向西突围。两月后,率部赴房县与红三军主力会合,改任八师师长。1931年10月,夏曦接任三军政委,部队撤消军、师番号,许光达任25团团长。1932年1月,许光达在率部参加瓦庙集战斗中身负重伤,被送往上海治疗,但因子弹在心脏附近开刀未能取出。同年5月,被送往苏联学习并治伤,伤愈后在列宁学院中国班学习。1934年底,奉命借调到苏军边防军司令部,派往新疆调解盛世才马仲英的冲突。1937年冬,在王稼祥邓发帮助下,经新疆、兰州到达延安,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长。

折叠抗日战争及二次国共内战

1938年以后,许光达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第三分校校长。1941年,调任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防空、交通司令。后调中央情报部一室主任。1942年春,到晋绥军区第二分区任司令员兼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驻山西保德。1945年8月,许光达任雁门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为吕正操,随后指挥北线部队向平绥线进攻,并率独二旅攻占清水河、率三十六团占领和林格尔,击溃马占山的东北挺进军第五师,占领凉城、新堂。之后与傅作义的部队交战,并歼灭国民党暂十七师第一团。9月,部队南下大同,攻占口泉煤矿,随后许光达率独二旅北上商都,参加绥远战役。

1946年2月,奉命参加军事调处执行小组,奔赴大同、太原、沈阳、抚顺等地执行军事调处任务。同年11月,成立第三纵队,下辖独二旅、独三旅、独五旅。许光达任纵队司令员,孙志远任政委。1947年8月,奉命率三纵队西渡黄河,归西北野战军建制,参加攻击榆林战役、攻克高家堡,随后掩护中央,执行乌龙铺战斗。随后参与延长、延川、清涧战役。1948年2月,率部参加宜川、瓦子街战役,歼灭国军刘戡主力。4月,率部参加黄龙山战役,围攻洛川,之后再次占领延安。8月,率部参加澄郃阳战役。10月,指挥荔北战役。11月,率部参加冬季战役,与二纵、六纵组成左翼兵团,东渡洛河,全歼国军七十六军。

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战军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三纵整编为第三军,许光达任军长。7月,中共部队开始全面进攻,三军,四军、六军组成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许光达任兵团司令员,王世泰任政委。同年7月7日,许光达率二兵团参加扶郿战役,攻占扶风、宝鸡、凤翔。8月12日,参加兰州战役,并于月底攻占兰州。

折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4月,许光达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开始组建装甲兵的各项工作,并着手研究新型国产式坦克(包括59式坦克、62式轻型坦克等)。同年9月,许光达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车学校校长。1951年1月,到朝鲜战争前线考察,回国后,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后续坦克部队入朝作战。1955年9月,许光达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荣膺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1959年9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

1967年,康生、林彪诬陷贺龙搞“二月兵变”,把许光达也冠以“兵变总参谋长”的罪名。1967年1月16日,造反派抄了许光达的家,并将他非法关押。1969年6月,许光达在经历十八个月审讯、迫害下去世,享年61岁。1977年6月3日,中央军委签发六号文件为其平反[1]

折叠大事年表

1947年10月,许光达在清涧战斗前拟定作战方案

1908年11月19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东乡萝卜冲,排行第五,乳名五伢子。

1916年,入长沙县许家园小学读书,取名许德华。

1919年,考入长沙县(朗木)梨镇第一小学高小部。1947年10月,许光达在清涧战斗前拟定1947年10月,许光达在清涧战斗前拟定

1921年秋,考入长沙师范学校。

1925年5月5日,由毛东湖,陈公陶介绍,在长沙师范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由毛东湖、曹典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小组成员有陈公陶、陈西亭、曹典奇。

1926年春,被湖南党组织选送到黄埔军官学校,考入黄埔五期,编入入伍生第二团炮兵科十一大队。年底,国民政府迁都武汉,黄埔五期师生随邓演达迁往武昌。许光达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炮兵大队第十队学习。

1927年7月,由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毕业,分配到江西九江第四军直属炮兵营,任见习生(排长)。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2日,党组织指示许光达等人前往南昌,参加起义,即与同学六人,脱离炮兵营,徒步赶赴南昌。5日,到达南昌,起义部队已经撤离,随即沿抚洲向南追赶,至宁都,赶上部队,被编入二十五师七十五团三营十一连任三排长。师长周士第,团长孙一中,营长蔡睛川。起义军到达汀州,决定兵分两路。许光达随二十五师留驻三河坝,监视梅县之敌,保证主力进军潮汕。部队由朱德指挥。许光达在战斗中负重伤,被留在大埔北茂之前村老乡家养伤。年底,与党代表廖浩然去潮汕寻找部队,因起义军失败,辗转前往上海。

1928年1月,在上海找党无着,得知原七十五团团长孙一中在安微寿县皖系军人柏文蔚部办学兵团,即与廖浩然赴皖,被任命为三十三军学兵团教育副官。学兵团军官中有秘密党支部,受中共寿县县委领导,许光达在支部负责宣传工作。6月,寿县县委指示学兵团共产党员配合寿南农民起义,因无经验失败,逃离学兵团,被党派往西北军冯玉祥部做兵运工作。9月,返回长沙老家。

1928年9月28日(农历8月20日)与邹靖华结婚。10月7日,长沙警备队奉何键命令,缉拿许光达,被迫逃出长沙。改名许泛舟,到河北清河县其岳父邹希鲁处暂避。邹任清河县长,即让其婿当了警察局长。他利用职权,释放政治犯若干。并计划策反警卫队,改编为游击队。1955年9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向许光达(左一)等颁发授予大将军衔的命令状1955年9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向许光达(左一)等颁发授予大将军衔的命令状

1929年初,因当局追捕,逃往北平,寻找党组织。其间,岳父被撤职,返回长沙教书。

1929年4月,因生活无着,接不上组织关系。经廖运周介绍,到无锡皖系独立旅警卫营当排长,营长廖运泽。5月,独立旅移防芜湖。遇原寿县县委负责人李味酸,同芜湖党组织接上关系。7月,韩德勤接任旅长,打击皖系地方实力,根据芜湖党组织指示,乘机偷步枪十余支。事发,逃离警卫营。中旬,经芜湖党组织介绍,改名洛华,进入上海中共中央军事训练班学习。9月,学习结束,与孙一中一起被党中央派往洪湖苏区作为党中央代表,从事军事斗争。改名许光达。

1930年2月5日,洪湖地区两支游击队在监利汪家桥会师,成立红六军,孙德清(即孙一中)任军长,周逸群任政委,许光达任参谋长。1930年7月4日,红四军与红六军在公安会师,组成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委,孙德清任参谋长,柳克明(直荀)任政治部主任。下辖四、六两军,许光达任红六军十七师师长。

1931年2月,二军团在枝拓坪休整,许光达奉命与柳克明率十七师到松滋、公安地区筹粮,并欲打通与洪湖的联系,因敌增兵未果。3月,二军团奉中央指示缩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邓中夏任政委,孙德清任参谋长,柳克明任政治部主任,下编七、八两师。许光达任八师二十二团团长。5月,敌十余个团向马良坪合围,许光达率二十二团抗击,战斗中被敌隔断,与主力失去联系,乃率二十二团向西突围,转至九道梁地区,坚持游击斗争。7月,得知红三军占领房县,率二十二团赴房县与红三军主力会合,任八师师长。9月,红兰军主力与九师在刘猴集会师,三军返回洪湖。

1931年10月,夏曦接任三军政委,撤消军、师番号,部队编成五个大团,许光达任二十五团团长。

1932年1月底,率二十五团参加瓦庙集战斗,身负重伤,经贺龙及湘鄂西分局批准,2月29日被送往上海治疗,子弹在心脏附近开刀没取出。同年5月,被党中央送往苏联学习并治伤。经营口,哈尔滨,满洲里,赤塔,到达莫斯科,伤愈后,被分配到列宁学院中国班学习。

1934年夏,由列宁学院结业,到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举办的军事训练班学习。年底,奉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之命,被借调苏军边防军司令部,派往新疆调解盛世才与马仲英的冲突。

1937年冬,在王稼祥、邓发同志安排下,离开苏联,经新疆、兰州、西安,于1938年1月到达延安,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长。1952年4月,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左二)陪同朱德(左三)及粟裕(左四)视察战车学校时和干部合影1952年4月,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左二)陪同朱德(左三)及粟裕(左四)视察战车学校时和干部合影

1953年10月1日,右起:许光达、陈赓

1938年5月,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同年秋,邹靖华从国统区来到延安,夫妇分离十年,重又相逢。

1939年底,抗大上前线,延安留驻抗大三分校,任三分校校长。

1941年,调任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防空、交通司令。冬,调中央情报部一室任主任。

1942年春,到晋绥军区第二分区任司令员兼独立第二旅旅长,驻山西保德,领导二分区抗日武装斗争。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对日宣战。许光达任雁门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由吕正操兼任。11月与吕正操、孙志远一起指挥北线部队向平绥线进攻。19日,率独二旅攻占清水河。下旬,吕正操率三十二团解放左云,许光达率三十六团收复和林格尔,击溃马占山的东北挺进军第五师,解放凉城、新堂。月底,蒋介石命令傅作义的十五战区部队抢占归绥,沿平绥路向东进攻解放区,许光达指挥三十二团,二十七团在新堂以东岱海滩全歼来犯的国民党暂十七师第一团。9月,傅作义用五个师的兵力,包围新堂,许光达、吕正操率独二旅打破包围,南下大同,攻占口泉煤矿。中旬,吕正操、林枫率三十二团和新组建的连以上干部四百余人开赴东北。许光达率独二旅北上商都。10月,奉命组成许光达、孙志远纵队,参加绥远战役,打击傅作义、马占山东犯部队。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1946年2月,奉命参加军事调处执行小组,先赴大同、太原,后赴沈阳、抚顺等地执行军事调处任务,6月结束,返回部队。1946年11月,成立第三纵队,下辖独二旅、独三旅、独五旅。许光达任纵队司令员,孙志远任政委。

1947年8月4日,奉中央军委命令,率三纵队西渡黄河,归西北野战军建制,参加攻击榆林战役。7日,攻克高家堡,全歼敌二五六团。随后,参加了掩护中央机关转移的乌龙铺战斗。10月,率三纵参加延长、延川、清涧战役。10日,攻占延长、延川;6日至10日,会同一纵,攻克清涧,俘敌七十六师中将师长廖昂。1953年10月1日,右起:许光达、陈赓、刘亚楼、萧克在天安门城楼上1953年10月1日,右起:许光达、陈赓、刘亚楼、萧克在天安门城楼上

1948年2月,率三纵队参加宜川、瓦子街战役。负责指挥围攻宜川,以引诱刘戡主力沿洛宜公路东进。24日,率三纵包围宜川,扫清外围据点。3月1日,刘戡主力在瓦子街被歼,2日,指挥三纵队攻克宜川,全歼守敌,俘敌二十四旅中将旅长张汉初。4月,率三纵队参加黄龙山战役,负责围攻洛川。17日,延安守敌弃城,沿洛(川)白(水)公路南逃,26日,许光达指挥三纵队在洛川以南之王庄镇,石头镇地区展开追击战,直至白水城下,歼敌三千余人,缴获敌全部坦克、汽车、榴弹炮、野炮,山炮等重武器。8月,率三纵队参加澄(县)郃阳战役。10月,率三纵参加荔北战役。11月,率三纵参加冬季战役,与二纵、六纵组成左翼兵团,东渡洛河,28日会同二纵攻克永丰镇,全歼敌七十六军。1949年2月1日,根据全国统一编制,西北野战军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三纵队整编为第三军,下辖步兵第七师、第九师,许光达任三军军长。7月,南北战场展开全面进攻,军委决定组成大兵团作战,以三军,四军、六军组成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许光达任兵团司令员,政委王世泰。7月7日,率二兵团参加扶郿战役,先后解放扶风、宝鸡、凤翔。24日,率二兵团参加陇东追击战,先后解放陇县,安口窑,华亭、化平、通渭。8月12日,率二兵团参加兰州战役,指挥二兵团担任主攻兰州的任务。26日,解放兰州。9月,指挥二兵团沿兰新公路向西北追击,21日与一兵团会师张掖。

1950年4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开始组建装甲兵的各项工作。9月,装甲兵领导机关在许光达主持下在北京正式成立。同月,成立第一所坦克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车学校,兼任校长。

1951年1月,深入抗美援朝前线,实地调查。回国后,组织志愿军后续坦克部队入朝作战。

1955年9月,许光达被授予大将军衔,荣膺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9月,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

1956年至1966年,先后率军事代表团、政府代表团、友协代表团、友好代表团十次出访欧、亚、非数国。

1969年6月,被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迫害去世,享年61岁。

1977年6月3日,中央军委签发六号文件为许光达平反昭雪。6月9日由中央军委主持驻京三军指战员代表举行骨灰安放仪式。

折叠主要作品

《战术发展的基本因素》(1939)

《论新战术》(1940),

《许光达论装甲兵建设》(1985)。

折叠成就贡献

主动请缨 投身抗日前线

1942年,日军集中大量兵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轮番大“扫荡”,致使敌后抗日力量遭受挫折。为加强敌后斗争的领导力量,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要到抗战第一线的号召。这时,从苏联学习回来后一直在延安担任抗大校长、军委参谋部长、卫戍司令等要职的许光达,主动向中央提出请求,希望到抗日前线工作。许光达被任命为晋绥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兼独立第二旅旅长。邹靖华随同前往二分区工作。 1942年的寒冬,许光达一行踏上晋西北的战场。

开展统战工作,打开局面

地处晋西北的晋绥二分区管辖着保德、河曲、偏关、五寨、神池、岢岚6个县,是晋绥军区至关重要的前哨阵地。许光达说服地方上的领导,派出晋绥二分区供给部的政委李三楼和晋绥边区第二中学校长范若愚二人,以八路军一二O师独立第二旅参议员的身份,去河西找二五八团团长高致国,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和统一战线主张。统战工作的巨大成功,解除了八路军的“西顾之忧”,八路军得以集中兵力指戈东向、北向对日军进行斗争。同时,也保证了部队利用黄河船运完成向晋绥军区(兴县)运粮运煤的任务和黄河两岸群众在社会关系、经济关系上的正常交往,取得了抗战的主动权,这一工作还对二五八团所属的国民党第二十二军整个辖地与我陕甘宁边区神府县接壤的地区的关系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发展生产,站稳脚跟1958年秋,许光达(左二)驾驶坦克后,1958年秋,许光达(左二)驾驶坦克后,

日军野蛮的“三光”政策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使这个土地瘠薄、干旱多灾的地方更加财力枯竭,民不聊生。八路军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二分区当时的供应标准极低:不论干部战士没有菜金,没有油盐,每人每天唯一的主食是七两黑豆。被装方面更差,一个班只发两床被子。没有粮食,没有布匹,没有武器弹药,没有药品。这是许光达来到二分区后面临的又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他在会上号召大家向延安学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并确定了当前的几项工作:第一,把县城的铁匠铺都动员开起来,解决农具问题;第二,做好开春开荒、播种的准备工作;第三,全军全民齐动手纺棉花,并建立纺纱织布厂;第四,发展养鸡、养猪、养羊等畜牧业;第五,武器弹药和药品找日军要。

距心脏只有10公分的一颗子弹

这是湘鄂西苏区历史上最辉煌、也最惨烈的一仗。一面是国民党武汉绥靖公署5个旅的疯狂“围剿”,一面是王明左倾路线“不许部队后退半步”的“新战术”在指挥上的失误,尤其是所谓“火线肃反”,滥杀无辜,使红三军内外交困、血流成河。红二十五团团长许光达上了“肃反委员会”的黑名单。保卫干部蹲在团部要抓人,许光达请求等打完眼前这一仗再跟他们走。说着就冲进了火海。战斗结束,许光达身负重伤,昏迷不醒。他被送到洪湖瞿家湾的红军医院。几分钟内,就有3名正在手术的红军指挥员,被杀死在手术台上。昏昏沉沉的许光达被送到租界一位新西兰友好人土艾黎家里。经地下组织安排,后来辗转去了苏联。在莫斯科,那颗距心脏只有10公分的子弹头才被取了出来。

半辈子心血花在装甲兵上

1950年5月,许光达奉军委命令,重返北京,开始了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现代化新兵种——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一个月后,毛泽东签署中央军委命令,任命许光达为装甲兵司令员。当时,虽说四个野战军各有一支装备陈旧、车辆极少的坦克部队,但人数、坦克都不多,坦克全是从国民党部队缴获来的。要在这样薄弱的基础上建成一支统一的、能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新兵种,困难不少,可以说是白手起家,没有自己的武器装备,与战士交流与战士交流缺乏技术兵种需要的指挥和技术人员,甚至连领导机关都没有。上任后,许光达把几支坦克部队的领导陆续找来,作了长谈,考虑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他先抓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按统一编制整编部队;二是抓干部培养。军委批准,把原有坦克部队整编为三个战车师,并陆续组建三个坦克团。9月1日,成立了兵种领导机关。接着,他赶赴天津,亲自主持组建了解放军第一所培养装甲兵干部的坦克学校。此后,又组建了3个编练基地和4所坦克修理工厂,开始了装甲兵这一现代化兵种的建设工作。

朝鲜战争爆发后,许光达向中央军委提出,组织一支志愿军坦克部队入朝参战,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部队经受实战锻炼。1951年1月,许光达组织的坦克部队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他对作战部队的战场集结、作战使用以及技术保障等等作了充分的考虑和周密的布置。随后,他还亲自赴朝鲜战场,进行实地考察,总结经验。11月,在他主持下,制定了装甲兵部队3年建设规划。自此以后,他经常深入部队,调查研究,为部队发展和院校建设费尽心血,先后在军委统一规划下,增建4所坦克学校,组建了装甲兵学院和装甲兵工程学院,并亲自兼任装甲兵学院院长。1959年国庆10周年大典,许光达亲自陪同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由国产坦克组成的坦克车队。当坦克方队隆隆地驶过天安门广场时,毛泽东紧握许光达的手,高兴地向这位装甲部队的创始人表示祝贺。此刻,许光达心里充满了自豪。晚年的许光达用很大精力抓部队训练,甚至亲自驾驶坦克示范,为全面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折叠将军故居

许光达故居:位于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桂花村,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故居原有两进,共有房屋14间,上进倒于1954年的洪水中。故居占地面积1、62亩,两进,二十一间房,砖木结构,青瓦脚,土砖墙,木格窗,木框大门,杉木前廊檐柱(左边一根用楠竹代替)。1908年11月19日,许光达诞生于进门厅屋前房,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学生时代。2005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考察长沙县时提出修复许光达故居为革命纪念地。遵照指示,长沙市把其故居的原有14间民居土房按原样修复。许光达故居许光达故居

故居大厅内挂了9幅许光达的生活照片,两间卧室存有床、衣柜等实物,一间厨房摆放了传统的蝴蝶灶,另一间摆放农具的房间有纺车、蓑衣和拌桶等。许光达是杰出的无产阶级军事家,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许光达在1955年得知将被授予大将军衔时,主动写信给毛泽东主席要求降衔,因此十名大将中只有他是五级。为纪念许光达戎马一生的丰功伟绩,弘扬其谦虚宽厚的革命情怀,除恢复了故居原有建筑物、整治周边环境及新建有许光达事迹陈列馆外,在故居前还新增添一处“让衔碑”,碑高2.5米,宽约5米,重30吨,为一面旗帜外形的花岗岩麻石材质,碑上方嵌有许光达大将的石雕像,内嵌许光达上书毛泽东主席主动要求降衔的书信。碑文由著名书法家李铎将军篆写。许光达故居及旁边的陈列室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折叠人物评价

“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明天下扬”。——毛泽东

中央军委对此高度评价,但没有同意其请求。后来许光达在其夫人建议下不再申请降军衔,转而提出将行政级别降为5级(按当时规定,解放军大将行政级别通常为4级),获中央军委批准。从而成为10名解放军大将中唯一行政5级的。此外,由于许光达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装甲部队改造做出的杰出贡献,他也被称为“中国装甲兵之父”。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