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党史历史

大官亭修械所——

用三船原料制造枪炮弹药

■杨佳志 肖 飞

修械所工人们生产弹药的场景。资料照片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正如《游击队歌》中所唱,抗战时期,从敌人手中缴获武器是八路军获取武器的重要途径。缴获到手的枪炮可以使用一段时间,弹药却是打一发少一发,缴获量远远弥补不了消耗量。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八路军决定自力更生,建设自己的兵工厂。大官亭修械所就是这一时期筹建的。

成立之初,修械所在武器制造方面几乎是“一张白纸”,技术人才和生产原料严重匮乏,除了承担枪械的正常修理任务,每月仿制的枪械仅50余支。

这时候,一批批有绝活的工人携带机械设备从五湖四海汇聚而来:束鹿县广泰兴铁工厂的掌柜郭福田和儿子郭秀绮带着工人们一起加入修械所;高阳县新明铁工厂的掌柜徐明贤有着丰富的工厂管理经验,修械所派人将他请来担任生产岗位的负责人……鼎盛时期,修械所拥有职工近千人,各种机床70余台,柴油机3台。

尽管如此,修械所仍然常因没有原料出现“等米下锅”的情况。当时,他们靠土方法制造黑火药,生产出来的木柄拉绳式手榴弹,爆炸威力有限,且极易受潮。这种手榴弹扔出去不响是常有的事,即使响了,往往也只是吓唬敌人,一度被部队视为“样子货”。

转机出现在1938年5月。时任冀中军区工业部副部长的张珍与三分区司令员沙克碰面,得知二分区从友邻部队获得3艘装满“炸药”的弃船。张珍一听说有3船“炸药”,马上提起了劲头。到现场查看后,发现这些船上装的是可以制造烈性炸药的原料氯酸钾,共有200多箱,每箱几十公斤。除此之外,这3艘弃船上还装有赤磷、漆包线、电缆、钢材、锉刀、锯条等原材料和工具。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3船原料和工具被冀中军区军工生产部门视为“无价之宝”。大官亭修械所利用这些原料,制造出大量手榴弹、地雷、迫击炮弹等弹药,威力大、品种多,为前线作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