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讲坛 > 军事历史


三湾,见证我军新生

■褚 银

三湾改编(油画)资料图片

1927年9月9日,一面鲜红的旗帜在湘赣边界飘扬。“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在中国政治、军事舞台上,一支新型军队正在崛起。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如何领导与改造这支成员多来自农民、思想意识有其固有局限性的军队,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型人民军队”,成为摆在毛泽东面前最重要的问题。

当起义遭受挫折,面对战斗失利及前途渺茫的情况,一些人悲观动摇了。当时军心涣散,几乎已不战自溃,部队中逃跑成风。据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赖毅回忆:“部队中弥漫着一股消沉的情绪,许多知识分子和军官出身的人,看到失败似乎已成定局,纷纷不告而别。有些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共产党员,也在这时背弃了革命,走向叛变或者消极的道路。第1营第1连的一个排就在排长的唆使下,利用放哨的机会全部逃跑了,并且带走了所有武器。那时,逃跑变成了公开的事,投机分子竟然互相询问‘你走不走?你准备上哪儿去?’这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开始时,是以攻打中心城市长沙为目标的,起义军最初曾占领醴陵、浏阳县城和一些集镇,由于遭到远比自己强大的反革命军队的抵抗,损失严重。这时,毛泽东果断改变原有部署,下令各起义部队停止进攻,退到浏阳文家市集中。19日,毛泽东在文家市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把起义军向南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

29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翻越大山来到一个万木苍翠、群山环抱的小山村——永新县三湾村。这时,部队剩下不足千人,但仍是起义前的编制,出现官多兵少和枪多人少的现象,不利于作战。当时追敌已被摆脱,也没有地方反动武装袭扰,部队在村里住了5天。这是工农革命军自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以来第一次得到从容休整的机会。

进驻三湾村的当晚,在一间名叫“泰和祥”的杂货铺内,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总结秋收起义以来行军作战的经验教训,讨论部队现状及解决措施,决定对部队进行整顿和整编,并立即付诸实施。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把不足1000人的部队缩编成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团长由陈浩担任,下辖第1、第3营,还有特务连、卫生队、军官队、辎重队各1个,共有700多支枪。第二、在部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待遇一样,规定首长不准打骂士兵,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连以上建立士兵委员会。士兵委员会有很大的权力,参加对部队的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官长要受它的监督。第三、全军由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各级部队分别建立党的组织,班排设小组,支部建在连队上,营、团建立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由同级党组织的书记担任,部队的一切重大问题,都必须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改编时,根据自愿的原则,愿留的则留,不愿留的发给3至5元的路费。三湾改编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在人民军队的建军史上有着重大意义。

30日清早,在三湾枫树坪,毛泽东向全体指战员宣布中共前敌委员会关于部队改编的决定,并做动员讲话。据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谭政回忆:“毛泽东说,‘同志们,敌人只是在我们后面放冷枪,这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了一军人,我们现在不止两把菜刀,我们有两营人,还怕干不起来吗?你们都是起义出来的,一个可以当敌人十个,十个可以当成一百,我们现在这样几百人的队伍,还怕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这些话,在部队处境艰难、不少人情绪消沉的情况下是很能鼓舞人心的。”

就在这次改编中,毛泽东创造性地在部队中建立起党的领导和政治工作基本制度。班、排设党小组,营、团建党委,团、营、连三级均设党代表,由党代表任党支部或党委书记,负责领导所属部队党务工作、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前委还决定,凡属于部队的一切重大问题,必须经过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从而在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领导,确立了人民军队“党指挥枪”的铁律。

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代表中共红4军前委给中央写报告,全面地总结了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进一步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得出中国红色政权能够继续存在和发展的结论。报告中指出:“党代表制度,经验证明不能废除。特别是在连一级,因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党代表更为重要。他要督促士兵委员会进行政治训练,指导民运工作,同时要担任党的支部书记。事实证明,哪一个连的党代表较好,哪一个连就较健全。” 这个报告编入《毛泽东选集》时,题为《井冈山的斗争》。

这次改编还规定:“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的礼节,经济公开。”时任特务连党代表、支部书记罗荣桓后来回忆说:“秋收起义以前,军官每顿饭菜都是四菜一汤,和士兵待遇悬殊。三湾改编后,因为斗争很艰苦,那时最需要的是官兵艰苦与共,因而待遇改成完全一样,干部和士兵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衣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改革,更加密切了官兵的关系,对干部的考验和改造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如果说生活待遇还仅是一种形式,毛泽东要求建立健全团、营、连三级士兵委员会,则具有深刻的内涵。他把士兵委员会的工作,视为在红军中确立民主制度,彻底废除旧军队陋习,建立新型官兵关系的有力武器。

为了保障士兵的这些民主权利,在连以上单位建立士兵委员会。士兵委员会的主席和委员均由全体士兵民主选举产生。官长也参加士兵委员会,也有选举和被选举权,但官长被选举者在委员会人数的三分之一以内。士兵委员会在党代表指导下进行工作,对军官有监督之权,可以提出批评,甚至有制裁权。这是亘古以来中国军队从未有过的新制度。正是这项制度,消除了官兵之间的隔阂,从根本上改变了旧军队官兵对立的关系,开创出人民军队独有的民主制度,确立了官兵一致、亲密无间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内部关系。

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确立后,军队面貌大为改观。仍旧是这支衣衫褴褛的队伍,却列队整齐,目光炯炯。官兵知道了为谁打仗,懂得了为谁扛枪。党的战斗堡垒筑在了最基层,筑在了斗争的最前沿。三湾改编后正赶上季节性传染病,部队还整天打仗,吃不饱,住不好,生活十分艰苦,但大家没有叫苦的,也没有发牢骚的。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的斗争经验时强调:“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和在军队中实行民主制度,从政治上和组织上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是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1957年,罗荣桓元帅在《秋收起义与我军初创时期》一文中写道:“三湾改编,实际上是我军的新生,正是从这时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当时,如果不是毛泽东同志英明地解决这个根本性问题,那么,这支部队就不会有政治灵魂,不会有明确的行动纲领,旧式军队的习气,农民的自由散漫作风,都不可能得到改造,其结果,即使不被强大的敌人消灭,也只能变成流寇。当然,三湾改编也只是开始奠定了新型的革命军队的基础,政治上、思想上的彻底改造是一个长期斗争的过程。”

历史,在三湾拐弯。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