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讲坛 > 军事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抗联的历史发掘好、研究好、宣传好”“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东北抗联精神主要蕴含“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的核心内涵。在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行的进程中,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从更高层次和更广视野深刻把握东北抗联精神的本质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

对党忠诚,是根植于内心、触及灵魂的高尚情怀,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内在之义。东北抗联将士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政治品质和鲜明本色。一是忠诚于党的初心使命,为拯救东北人民于水火而斗争。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的锦绣河山沦陷敌手,东北3000万同胞陷入水深火热的灾难深渊。与坚持不抵抗政策的国民党政府截然不同,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利益高于天的信念,不惜一切代价抗击日本侵略者。作为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东北抗联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战,彰显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东北抗联将士正是为了拯救东北人民于水火,才毅然走上了抗日斗争的道路,用决心和斗志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二是忠诚于党的理想信念,用热血和生命践行终身誓言。在日军连续不断的军事侵略、各种手段的政治诱降、苛刻严密的经济封锁下,东北抗联的旗帜始终不倒,就是因为东北抗联将士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曾发出这样的誓言:一个忠贞的共产党员、民族革命的战士,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东北抗联将士明知抗日斗争是长期和艰巨的,明知在有生之年可能看不到胜利的曙光,明知自己牺牲后可能默默无名,却仍然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坚信抗日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用热血和生命践行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誓言。三是忠诚于党的方针政策,维护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东北抗联从创建之日起,就坚信党是抗日救国的指路明灯,把坚持党的领导看得高于一切,忠诚于党的方针政策。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斗争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而东北地区是全国最早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地区。特别是1936年初,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制定了《为建立全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决议草案》,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等和汤原游击队、海伦游击队联名发表《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东北各地抗日武装陆续改编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11个军。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正是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结果。四是忠诚于党的神圣事业,捍卫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尊严。在漫长艰苦的战争岁月里,东北抗联将士时刻牢记党交给的任务,以鲜血和生命顽强地抵御日本侵略,捍卫着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尊严,无论条件怎样恶劣、形势怎样险恶,都没有动摇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的决心。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东北抗联队伍才能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坚持抗战的勇气与动力,才能形成誓与山河同在、宁死不做亡国奴的钢铁意志。东北抗联将士用鲜血和生命证明:忠诚于党的事业,发自内心,落于行动,经受考验,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

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

东北抗联将士始终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彰显了保家卫国、忠贞报国、舍身为国的民族大义。一是东北抗联精神昭示保家卫国、救亡图存的坚定决心,唤醒了亿万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争意识。“保家卫国、救亡图存”,贯穿东北抗联斗争历史。驱除日寇、振兴中华,是全体东北抗联将士发自心底的呐喊,是支撑和鼓舞他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同敌人血战到底的力量源泉。民族危亡关头,东北抗联高举抗日救国旗帜,唤醒军民的抗争意识,带领东北各族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国斗争,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为全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二是东北抗联精神厚植忠贞报国、竭尽赤诚的炽热情怀,宣誓了中华儿女拳拳爱国的赤胆忠心。东北抗联的许多指战员,并不是在贫困潦倒中选择参军抗战,而是为了祖国和人民毅然参加东北抗日武装。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队伍中不仅有工农群众、青年学生,还有放弃劫掠生涯的绿林草莽、原东北军爱国官兵、一些毁家纾难的有产者和弃官不做的上层社会人士。虽然他们政治立场不同、经济地位迥异,但在国家危亡之际都告别了亲人,离开了家乡,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以一颗拳拳爱国的赤子之心,将满腔热血挥洒在白山黑水间。三是东北抗联精神彰显舍身为国、自觉担当的优秀品格,凸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这种舍身为国、自觉担当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空前的,彰显了东北抗联将士的历史担当。东北抗联在长期与党中央失去联系,陷入孤军苦斗境地的情况下,坚持打好抗击日本侵略者这场信念之战、舍身之战、悲壮之战、尊严之战,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抗日史诗,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升华了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事业英勇斗争的崇高境界。

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东北抗联将士舍命疆场,英勇善战、坚持抗战、殊死决战、并肩作战,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进行生死较量,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东北抗战篇章,把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是英勇善战、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东北抗联在敌后沦陷区,面对凶恶残暴的敌人、极端恶劣的环境、难以想象的困难条件,以不屈不挠的钢铁意志,同日伪军进行英勇顽强作战。特别是积极开展山地游击战争,制定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战术上讲求“快”和“奇”,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艰难处境中仍取得了重大战果。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等均总结了一套抗日游击战术,并在实战中得到了充分运用。七七事变后,东北抗日联军作为东北抗战的中坚力量,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二是浴血奋战、顽强苦斗的革命意志。战争从来都是意志、精神与信念的较量。东北抗日战争是一场实力极为悬殊的战争。东北抗联虽然经历了无数困难和挫折,但始终骁勇作战,并取得了重大胜利,靠的就是坚持抗战、顽强苦斗的革命意志。东北抗联斗争的长期性、艰苦性、残酷性,主要体现为时间最久,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孤悬敌后,外无援军,完全是独斗苦战。在极为恶劣的斗争环境中,东北抗联将士以顽强的意志坚持抗战14年,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三是殊死决战、视死如归的英雄壮举。在武器简陋、给养匮乏的艰难条件下,东北抗联与十倍、数十倍于己的敌人苦斗周旋、孤军奋战,无数将士献出了宝贵生命,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从1933年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游击队陆续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开始,到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东北抗联共牺牲师级以上指挥员100余人,其中军级干部30余人。东北抗联将士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在监狱中坚贞不屈,在刑场上大义凛然,面对敌人的酷刑杀戮,他们毫不动摇,以大无畏精神创造了千古流芳的英雄壮举。四是携手作战、团结御侮的博大胸襟。东北抗联的斗争,从一开始就不仅具有救亡图存的民族性质,还具有维护人类正义事业的国际意义。面对共同的敌人,东北抗联以包容开放的姿态接纳朝鲜、苏联人民的抗日斗争,与他们同仇敌忾,携手作战,发扬了国际主义精神,不仅对日本法西斯的彻底覆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正义与进步的事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者系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主任)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