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帅弯腰”到“最美眼泪”
■邱婧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少波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国旗护卫队升旗手收旗。隋 晓摄
8月1日,天安门广场人头攒动。
5时13分,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在雄壮的国歌旋律中,解放军仪仗大队国旗护卫队升旗手张威,将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
万众瞩目,凝望这抹“从旭日上采下的红”。对国旗护卫队官兵而言,国旗不只是擎在手中的旗帜,更是置于心间的珍宝。
2018年10月5日,国旗护卫队降旗返营,周围群众纷纷避让,地面通道上留下了一面小小的五星红旗。走在队伍第一排的升旗手袁晋爽,下意识地弯腰,迅速将这面小国旗捡起,队伍继续整齐行进。
弯腰捡国旗这个动作,被现场观众用镜头记录下来后,很快火遍全网。网友们表示,解放军仪仗大队“帅得有内涵”。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国旗从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人物、五十六个民族的代表们手中传递到军人手里。凝望着国旗冉冉升起,解放军仪仗大队护旗手闫振的热泪情不自禁悄然滑落。
“一行热泪,是我们的骄傲和热爱。”一道清晰的泪痕“定格”成照片,被无数网民转发,成为北京冬奥会这一宏大历史事件的生动注脚。
不同的护旗方式,同样的爱国情怀。从“最帅弯腰”到“最美眼泪”,两次意外“走红”的背后,是解放军仪仗大队官兵潜意识的行为。
潜意识源于有意识。“走红”背后,是中国军人对祖国深情大爱的本能反应。
作为我国唯一一支担负国家级仪仗司礼任务的部队,解放军仪仗大队从成立那天起,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视仪仗重于生命。一代代仪仗兵用正步丈量青春,为伟大祖国和人民军队赢得了崇高尊严和无上荣光,成为中国军队的一张“亮丽名片”。
天安门广场,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名群众从五湖四海汇聚于此,观看国旗护卫队举行升旗仪式。人们在国歌声中感受伟大祖国的“心跳”,在飘扬的国旗下亲历“爱我中华”的神圣一课。
在海外阅兵场,解放军仪仗大队官兵展现出“我代表祖国、我就是中国”的气质,赢得了网友“地表最帅天团”“第一门面担当”的崇高赞誉……
这些,是解放军仪仗大队官兵的样子,也是中国军人的样子。军人的样子,不仅看“面子”,更要看“里子”。这个“里子”,是一支军队的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无数事实证明,“里子”夯得越厚实,中国军人的样子就越传神、越有力。
近年来,随着中国“朋友圈”越来越大,解放军仪仗大队执行任务日益多元。在越来越广阔的舞台上,仪仗大队官兵展现着中国军队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好样子。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国旗护卫队执行升旗任务。隋 晓摄
一代军人的“样子”和一支部队的“里子”
■李捷 周辉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少波
信仰与旗帜
我们守护的不是一面普通的旗帜,而是升腾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的信仰之旗
清晨,一支雄姿英发的队伍从天安门金水桥昂扬走来,他们肩上的钢枪在晨曦中熠熠生辉。
雄壮的国歌声响起,解放军仪仗大队国旗护卫队升旗手张自轩,奋力将国旗高高扬起,呈现出一个优美而有力的扇形。
那一刻,广场上的现场观众齐声高唱国歌,浓烈炽热的爱国情感在心中澎湃升腾。
天安门广场,独一无二的首都地标;五星红旗,最为鲜明的中国符号。
那一幕,张自轩永生难忘:2019年2月2日,习主席亲切慰问国旗护卫队官兵。当时,张自轩在模拟升旗杆下进行升旗动作演示。
习主席强调,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是重要的国家典礼,你们要牢记职责使命,坚持一流标准,用实际行动捍卫国旗尊严。
领袖嘱托,重如千钧。解放军仪仗大队领导介绍,自1952年建队以来,大队经历了22次调整改革、5000余次精彩亮相,“献身仪仗、为国争光”的精神特质早已融入每名官兵血脉。
特殊环境,熔铸成仪仗官兵精忠至诚的底色;特殊战位,砥砺着仪仗官兵为战敢先的追求。
“当兵就当特种兵!”几年前,杨振鹏参军入伍来到解放军仪仗大队,没过多久就感觉“特战梦”凉了半截:练不完的敬礼、走不完的队列……和自己同批从老家入伍的战友,有的已经加入“雪豹突击队”了。
班长杨博看出了杨振鹏的心思,带他来到天安门广场。仰望那面飘扬的五星红旗,杨博给杨振鹏讲述了国旗背后的故事。
“为了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无数英烈抛洒热血……”班长的话让杨振鹏意识到:护卫这面旗,就是在守护“英雄梦”。
国旗之重,生命之重。2020年9月27日,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下士杨振鹏和战友们整齐列队,参加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
在国内训练时,杨振鹏感觉棺椁重量并不大。此刻,当看到棺椁上覆着的鲜艳国旗,他又感到脚下格外沉重。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20岁的杨振鹏,脑海中第一次蹦出一个词:生命的重量。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我宣誓……”参加任务的几天前,杨振鹏和战友在鸭绿江畔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广场上庄严宣誓,缅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英烈。
“任务在哪里,仪式活动就开展到哪里。”解放军仪仗大队着眼特殊使命任务,积极发挥仪式文化感召功能,官兵“献身仪仗、为国争光”的使命感荣誉感持续增强。近年来,他们先后圆满完成国内外阅兵、赴外援训、赴韩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等大项任务数百起,次次万无一失。
在解放军仪仗大队每名官兵心里,都铭刻着许多关于国旗的故事。最让下士李振难忘的是,2017年3月,仪仗大队亮相巴基斯坦阅兵式。
“当时,阅兵现场不允许驾车进入,最近的车辆停放位置距离阅兵现场还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李振回忆,当地的路况较差,即便如此,仍有一位70多岁的中国老人来到现场。老人扛着一个很重的旗杆,旗杆上是一面超大的五星红旗,同行的还有他的儿子、儿媳和孙子。
升好祖国第一旗,凝聚亿万爱国心。一次特殊的降旗仪式让国旗护卫队下士王东生印象深刻。那天暴雨如注,大雨模糊了视线。他隐约看到,狂风暴雨中很多群众艰难地打着伞,仍在现场观看降旗仪式。
从天安门到旗杆,一共有100多米,全程共有138步……王东生和战友们一步一步走向旗杆。
这时,王东生看到了让他终生难忘的一幕——观众们陆续自发收起雨伞,大声呼喊起来:“中国加油!护卫队加油!”
“好多群众说,看我们护卫队升旗,他们特别感动;其实,我们一直想说,看群众观旗,我们同样也特别感动。”在王东生看来,亿万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感是相通的。
传统与传承
鲜艳的旗帜交到我们手上,我们一定不负使命,向世界展示大国仪仗的良好形象
仪仗兵是什么样子?
面部肌肤以眉毛为界,以上是白色的,往下则黑中透亮。从侧面看,有一道左右脸对称的白色印记,在下巴处汇合。脖领处,V字形的分界线更为明显。
这是军帽、帽带、衣领在强光照射下,在皮肤上留下的痕迹。
“为祖国争光、为军旗添彩,除了有良好的愿望,更要有过硬的素质。”解放军仪仗大队领导告诉记者,一名仪仗队员5年踢出的正步,相当于一个两万五千里长征;每个人流的汗水加起来,2年就有1吨;每个人每年最少要穿破7双皮鞋……
台上正步一百米,台下苦练一万里。高强度的训练,练就了仪仗兵“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的过硬本领。
国旗之红,信仰承载;国旗之重,汗水铸就。
00后孪生兄弟武振宇和武振州为了当好护旗兵,每天踢腿数千次,正步行进10余公里。鞋磨破了、脚打泡了,可他们从不叫苦叫累。
兄弟俩说,国旗是国家的象征,能护卫国旗走过天安门广场,无上光荣,应该坚持一流训练标准,用实际行动捍卫国旗尊严。
解放军仪仗大队队史馆,是新兵入营“第一站”。目前,这支队伍已经迎送了200余位国家元首,完成5000余项仪仗司礼任务,被中央军委授予“军旅标兵”荣誉称号……看到这些,一种珍惜荣誉、续写辉煌的神圣感油然而生,兄弟二人不自觉地把背挺得更直了。
“用好历史荣誉这座精神富矿,持续抓好铸魂育人这个固本工程。”解放军仪仗大队领导告诉记者,新兵入营,看的第一部宣传教育片是《军旅标兵》,学的第一首强军战歌是《正步雄风》,上的第一堂教育课是聆听队史故事……
看着一张张色泽发黄的照片、一段段承载历史的视频、一块块闪闪发光的奖牌……官兵们心潮澎湃:一定不负使命,精训苦练,向世界展示“大国仪仗”良好形象。
对于下士李建良来说,军校考试成绩公示那天,仿佛“天塌了”。两次落榜令他感到前途渺茫,情绪低落。
转变,来自一场直击灵魂的仪式。在解放军仪仗大队首届“十大军旅标兵”颁奖仪式上,一段视频再现了“钉子兵”张少奇荣誉背后的故事——
备战国庆70周年阅兵任务期间,担负标兵任务的张少奇每天坚持5到6小时的军姿训练。手脚发麻、四肢僵硬、头晕眼花、几近脱水……在地表50℃的高温下,他一次次挑战身体极限,如同钉子般牢牢钉在战位上。
“有人问我,凭什么坚持下来?我说,那就是宁可透支生命、决不拖欠使命!”张少奇的这番话,猛烈地撞击着李建良的心。那一刻,李建良在台下动情地鼓掌。
怎样才算一名合格的仪仗兵?李建良的心里有了答案。从那天起,他拼尽全力训练,被中队评为“进步之星”。
“走出国门,我就是中国!”近年来,中国仪仗兵以自信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多次出国执行任务,向世界展示中国军人威武文明的形象,传递中国人民对和平友谊的向往追求。
女兵中队中队长赵颖的父亲是一名退役仪仗兵,曾参加过近百次仪仗司礼任务。在父女两代人的眼中,解放军仪仗大队的变化,展示了人民军队改革重塑后的良好形象,更折射出中国越来越强大的实力与自信。
2015年9月,女兵中队首次出国执行任务。一次彩排,队员邱婧在人群中看到一位华人老奶奶竭尽全力挤到前排,向她们挥动手中的五星红旗。
邱婧回忆:“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普通女兵,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祖国和人民!”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仪仗事业重于生命。从那以后,原本每次训练举枪1个小时,邱婧主动加量到连续举枪2个小时。一次次,她感到大臂、双腿不受控制,浑身钻心地疼。一想到国家荣誉,她又咬牙坚持下来。
正式演出时,当五星红旗在异国冉冉升起,30名仪仗大队女队员整齐划一行举枪礼。瞬间,赞叹声、呼唤声响彻全场……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官兵在异国执行任务。隋 晓摄
青春与国家
我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
这是一场特殊的“青春对话”。
2021年“七一”前夕,解放军仪仗大队国旗护卫队迎来4位特殊战友——来自新疆军区的4名戍边官兵。
参加完升国旗仪式后,戍边官兵走进国旗护卫队荣誉室,升旗手袁晋爽向他们讲述起一面面国旗背后的故事。
当讲到一面绘制在昆仑石上的五星红旗时,中尉麦吾兰难抑激动。这面“石头国旗”来自麦吾兰驻守的地方——海拔5418米的河尾滩边防连。在这面“石头国旗”的感召下,一茬茬边防官兵坚守在巡逻线上,用青春和忠诚筑起巍峨界碑。
“他们用生命捍卫祖国领土,我们用形象护卫国旗尊严。使命不同,但同样崇高。”谈及自己军旅生涯的“高光”时刻,升旗手袁晋爽脸上写满自豪。
同护一面旗,共爱一个家。在国旗护卫队荣誉室里,珍藏着来自祖国各地的国旗,有王继才夫妇在开山岛上升起过的国旗,有边防官兵绘制在石头上的国旗,有飘扬在西沙永兴岛上的国旗……每一面国旗背后,都有一个捍卫国家利益的动人故事,激励着国旗护卫队官兵更好地肩负护卫国旗的崇高使命。
组建以来,解放军仪仗大队官兵从未缺席过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以及国家历次重大阅兵庆典任务。从亚运会到冬奥会,从上海世博会到北京世园会,从博鳌亚洲论坛到北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从烈士遗骸交接到国家公祭仪式,从重大奖项颁授到高级将领授衔……中国仪仗兵的故事,就是中国故事。
仪仗一队副队长张天龙亲身经历了俄罗斯红场阅兵、巴基斯坦阅兵和白俄罗斯阅兵。3次走出国门,他自豪地说:“伴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国军队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让我们能够以豪迈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展示大国军队威武、文明、自信的形象。”
脚下的每一步,都是对祖国大地、对军人使命的丈量与诠释。
长年累月的训练,让仪仗兵们平直的脚面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形。“这是仪仗兵的独特印记。”分队长徐泽东说,只有这样的脚才能牢牢抓住大地,走出最雄壮的步伐。
2019年8月,国庆70周年阅兵任务迫在眉睫。父亲罹患肺癌晚期的消息突然传来,仪仗二队副队长郝卫坚一时愣住了。
一边是家中独生子需要尽孝,一边是方队领头人不能临时换将。那一晚,郝卫坚把自己锁在屋子里,凝望着手机里与父亲的合影,辗转反侧,几度落泪。
第二天一早,郝卫坚拨通家里电话。还未开口,父亲就斩钉截铁地对他说:“你是组织上培养的干部,国家和部队的事,比咱家的重要!”
攥着手机,郝卫坚再度哽咽,但心中的天平已不再摇摆。
国庆当天,父亲发出了人生最后一条微信朋友圈,配图是郝卫坚身着陆军礼服手持军刀受阅的照片。
每提及此,郝卫坚都激动难抑。父亲的话让他在军旅路上更加坚定地“正步走下去”。
走出国门,展示大国形象;护卫国旗,担当军人使命。
仪仗兵的样子还有很多个侧面,每一个生动剪影都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的样子,就是中国军人的样子。
每天,伴着晨曦,解放军仪仗大队官兵在天安门广场升起国旗,为祖国和人民迎接黎明。黄昏时分,年轻的军人们穿过天安门城楼券门时唱起:我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
阵阵回响,让歌声仿佛有了穿越时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