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讲坛 > 红色基因
  红一团创建于1927年,其前身为三湾改编时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1928年5月,井冈山会师时改编为红四军三十一团;1929年3月改   称红四军第三纵队;1930年7月,三纵队部分队伍编入红三军第七师;1933年8月,第七师改编为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一团,始称红一团。1935年9月,改编为陕甘支队一大队。1936年1月,复编为红一军团一师一团。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团一营,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二旅一团。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改编为晋察冀军区热辽纵队二十七旅七十团,十六旅四十六团,十七旅四十七团,晋察热辽军区独立一师一团,东北人民解放军十一纵队三十一师九十一团,第四野战军四十八军一四二师四二四团。
建国后,改称为75221部队。1993年3月,扩编了驻香港部队步兵旅。1995年12月6日,江泽民在深圳为红一团题词:发扬红军优良传统,建设威武文明之师。
表:历任团首长名单(另附)
照片: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部分人员合影
文字:强渡大渡河十七勇士名单
 熊上林 罗会明 刘长发 张表克 张桂成 肖汗尧 王华停 廖洪山 赖秋发 曾先吉郭世苍 张成球 肖桂兰 朱祥云 谢良明 丁流民 陈万清
文物:强渡大渡河三十周年纪念旗。  (72×100)
     1965年5月25日,第五十五军司令部、政治部颁发给红一团“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三十周年纪念”旗。
照片:攀越娄山关
     红一团在长征途中攀越娄山关。
照片:翻过夹金山
      1935年6月13日,红一团翻过终年积雪、气候变化无常的夹金山。
照片:西征出发
照片:开赴华北前线
     1937年8月,红一团由陕西出发,开赴华北前线,参加抗日
照片:向平型关开进
照片:战斗情景
     1937年8月25日拂晓,敌一个连队增援平型关,被红一团战士阻击在腰站以东。图为当时战斗的情景。
照片:葛振林、宋学义合影
     葛振林、宋学义于1940年3月24日在晋察冀第一军分区开展庆贺反“扫荡”胜利大会上。
雕像:“狼牙山五壮士”    18×15.5×31
     在1941年的秋季“反扫荡”中,红一团三营七连涌现出名扬中外,表现中华民族宁死不屈伟大革命气节的“狼牙山五壮士”——马宝玉、胡福才、胡德才、宋学义、葛振林。
照片:红一团机枪阵地
     抗日战争时期,红一团在奇袭涞源城、伏击冯家沟等战斗中歼敌600多人,图为冯家沟伏击战中红一团机枪阵地。
照片:塔山锦州阻击战
     解放战争时期,红一团于塔山右翼高桥一带担任锦州阻击任务。
照片:红一团指战员在炮火下向敌冲击(平津战役)
照片:肃剿残匪
     1949年,红一团随军南下在崇山峻岭中进行肃剿残匪。此时,回到井冈山地区。
照片:开垦荒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一团自力更生,开垦荒地,加强全面建设。
照片:英雄李万余讲战斗情景
     战斗英雄李万余向战士们讲述当年红一团在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战斗情景。
照片:王家坪群众欢迎部队
照片:葛振林、宋学义合影
照片:葛振林回娘家
文物:强渡大渡河卅周年纪念旗
文物:攻打扣马山英雄连
文物:攻打扣马山英雄连
     在自卫还击战中,红一团七连在扣马山战斗中,实施压制射击,先后摧毁敌人火力点和暗堡,为步兵开辟道路,被师部授予“攻打扣马山英雄连”光荣称号。
文物:集体一等功    (85×49)
     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红一团八连发扬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冲锋陷阵,勇敢战斗,荣获“集体一等功”。
照片:排险固堤
     严防死守,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图为红一团官兵排险固堤时的情景。
照片:江主席接见抗洪官兵
     1998年8月,江泽民总书记在武汉长江抗洪第一线亲切接见红一团官兵。
照片:杨得志参加团庆
     中央政治局委员、总参谋长杨得志上将于1986年9月15日到“红一团”参加团庆,并题词“大渡河水源远流长,红军精神代代相传”。
照片:江主席检阅驻港仪仗队
     江主席在广州军区李希林司令员、驻军刘镇武司令员、熊自仁政委陪同下检阅驻港仪仗队。
照片:香港驻军官兵积极参加治理深圳布吉河环境治理工程
照片:步兵第一营
题词:江泽民题词
     1995年12月6日,江主席在深圳为红一团题词:“发扬红军优良传统,建设威武文明之师。”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