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马潇,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军事学博士学位,全军第一批现役转改文职人员,原任武警后勤学院后勤保障系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武警部队研究院工程设计研究所专业技术八级高级工程师。
“武警院校学员是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的未来和希望,只有把他们教好了,我们这一代军人才能放心地把这支心爱的部队交到他们手中。”就是这样的执念,马潇在武警后勤学院工作期间,专心致志做教研,全心扑在教学上。他的教学任务涵盖研究生、本科生、营房助理员任职培训、营房士官培训四个层次;他手机全年不关机,坚持自创的“建筑设计微信小课堂”,随时随地线上给学员做辅导答疑;他知兵识兵,对每一个学员的基本情况、性格特征、优缺点等都了如指掌;他的课精彩生动,教学评价成绩在全院名列前茅。如今,他的学生已走上武警部队的各个营房岗位,成为部队建设的重要力量。“精心扶上马,牵马送一程”,虽然已经转改到研究院,但他仍坚持在工作上指导已毕业的学员,为部队基层营房工作默默做着贡献。
“武警部队研究院是武警部队唯一的专职科研单位,是军事科研人施展才能、实现抱负的平台,得珍惜难得的机会,多做点事情。”在研究院工作的三年里,虽然家就在驻地,但马潇经常加班加点,吃住在单位,很少与家人团聚。他努力贴近学科领域最新发展动态,积极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并学以致用,在掌握并分析解决部队实际问题的同时,个人能力也得到不断提高,在多项军委及武警部队大项任务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在承接各项任务时,他发现营房干部多从军政岗位转岗过来,缺乏专业理论知识根基和工作经验,于是他和同事一道系统总结业务工作重难点问题,撰写了《武警部队军事设施建设知识百问百答》系列丛书,从建设标准、组织程序、工程技术等方面全面回答武警部队现代化军事设施建设岗位的疑难问题,为武警部队军事设施建设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半月谈”是工程设计研究所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作为首位“半月谈”的开讲者,马潇摒弃传统的“我在讲台上讲,你在台下听”的传统模式,引入以听众体验的沉浸式、体验式方法,变学术成果报告人为学术交流主持人,在更加放松、愉悦、积极的环境,用一个问题牵出一整串知识点,用一个点带动一个面,不断引导科研干部的思路向更深一层拓展,启发并调动他们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思考、畅所欲言,在相互交谈中迸发出新的观点、新的思路、新的论证,起到了很好的相互促进提高的作用。这种沉浸式学术交流为工程设计研究所的学术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式上的选择。
在今年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马潇通过阅读党史书籍,在自身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通过所里“悦读分享会”思想教育平台,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的相信”、“跨过鸭绿江”等专题和大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他的讲述不喊口号、无铅华之气,十分朴实,突出人性,从细微的一点出发,逐渐向更深更广的局面拓展,在听众内心产生了共鸣,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面对研究室社招文职人员年龄普遍偏轻,对军事科研课题立项不敏感、申报程序不熟悉、选题方向不明确、科研方法不熟悉等重重困难,他手把手地教,一点一滴地带,通过两年的帮带,文职人员的军事科研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获得2020年度武警部队优秀军事理论成果“三等奖”。
路在脚下立长志,潇潇洒洒不停歇。从当初青涩的助理工程师,到今天的研究室副主任、专业技术八级高级工程师;从优秀的现役警官,到合格的部队文职人员,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不断地完成人生一次次跨越、一次次转型。如今的他依然带着他的军旅情怀埋头伏案做研究,依然在文职人员的岗位上为建设现代化武警部队努力着贡献自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