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专题

深刻认识“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二谈认真学习贯彻习主席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解放军报评论员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习主席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系统阐述了“第二个结合”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深刻揭示了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路径和内在规律,体现了我们党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新时代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中华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植根中华文化沃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习主席在重要讲话中从五个方面全面深入地阐明了“第二个结合”精髓要义、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和指导性。“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进一步夯实了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的历史根基、文化根基,不断赋予其崭新的生命活力。这也充分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积淀中汲取人文精神、道德价值、历史智慧等精华养分,同时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无愧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强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和军事问题的基本观点,坚持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建军治军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坚持人民军队特有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又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实践发展,汲取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精华,借鉴当今世界军事理论优秀成果,处处彰显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彰显着当代军事文明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新时代强军兴军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根本在于习主席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科学指引。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必须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强军思想,统筹开展军队党内主题教育和“学习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军史学习教育,繁荣发展强军文化,强化战斗精神培育,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