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军医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

胃中无“幽” 健康无忧

   李兆申,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胰腺疾病临床诊治和消化内镜技术创新工作40余年,获国家发明专利2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制图:程春蕾

面对《健康体检报告》中的异常指标或健康隐患,如何做好健康体检的下篇文章,针对性进行健康管理,是战友们关注的话题。即日起,本版邀请军队医院的专家,对体检中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进行解读,敬请关注。

——编  者

幽门螺杆菌检测,是健康体检中的一项重要检查项目。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可及早发现和干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如果体检后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要不要进行治疗,该如何治疗?在此,笔者总结了幽门螺杆菌的相关知识,分享给大家。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播途径为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幽门螺杆菌虽然是一种寄居在胃内的细菌,但它会经过食管到达口腔,并通过唾液传播感染。例如吃饭时不用公筷,且相互夹菜,就可能造成幽门螺杆菌感染。此外,幽门螺杆菌可以依附在感染者的粪便中,若粪便处理不当,可能会污染动植物或水源。如果不小心食用或饮用了受到幽门螺杆菌污染的食物或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感染幽门螺杆菌。饭前便后不洗手、喝生水、吃瓜果蔬菜前不清洗等,都可能引发幽门螺杆菌感染。

人群聚集会增加传染性疾病的感染风险。部队官兵集体居住,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幽门螺杆菌传播的概率。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是幽门螺杆菌的易感人群。研究发现,成年人之间很少发生幽门螺杆菌的相互传播,抵抗力较弱的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被传染。此外,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督促感染者及时进行杀菌治疗,有助于避免幽门螺杆菌传播。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有的患者会出现中上腹不适、绞痛、烧灼痛以及腹胀、恶心、反酸、烧心、嗳气(打嗝)、口腔异味等症状,有时还会伴有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当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十二指肠黏膜糜烂、溃疡时,会出现较为严重的中上腹痛症状;通常在饭后或饥饿时发作,且容易反复。当溃疡出血时,甚至会发生呕血、大便发黑等情况。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需要注意的是,不少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因此,如果长期密切接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群,也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抽血化验、粪便化验、胃镜检查、呼气试验等。C13/14呼气试验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其准确性可达95%以上。如果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不必惊慌,应再做一次呼气试验。若两次检查结果均为阳性,才能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

有的战友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会产生恐慌心理,担心以后发展成胃癌。研究表明,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中,约80%~95%会发生慢性浅表性胃炎,约50%会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约8%会演变为胃癌前病变(上皮细胞异型增生),仅1%左右的人群会发展为胃癌。而且,除幽门螺杆菌外,胃癌的发生还与免疫力弱、遗传、长期精神压抑、喜欢吃腌制食品、抽烟、嗜酒等因素有关。因此,预防胃癌除了积极干预幽门螺杆菌外,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身心健康、戒烟限酒、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

根据我国《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建议,对成年人而言,一经证实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均应进行根除治疗。目前,我国普遍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抑酸药)+铋剂+两种抗生素的四联药物组合,作为幽门螺杆菌的首选治疗方法,用药周期一般为10~14天。该方法在非耐药情况下,有效根治率可达85%以上。因此,一旦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及时咨询消化科医生,并制订个性化用药方案。用药过程中,大部分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黑便、口干口苦等。有的患者还可能出现一些过敏反应,如皮疹、心慌、胸闷,甚至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建议立即停药,并咨询专科医生调整用药或放弃杀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喝酒。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药物中含有抗生素,如果治疗期间喝酒,酒精与抗生素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严重情况下可致命。另外,在足量足疗程服用完杀菌药物后,不可立即复查呼气试验。此时,杀菌药物还没有完全代谢出体外,立即复查会影响呼气试验的结果。建议药物服用完1个月后,再通过呼气试验进行复查,检测杀菌是否成功。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建议战友们在生活中做好以下几点:提倡分餐或使用公筷、公勺进餐,避免共用碗筷;不要共用牙杯、牙刷等洗漱用品,防止幽门螺杆菌通过唾液传播;幽门螺杆菌不耐热,食物最好经过高温处理,水要烧开才能喝,肉要做熟才能吃,不要直接饮用河水、井水、湖水等,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尽量保证作息与饮食规律,保持心情愉悦;进行适当运动,以增强身体免疫力,从而降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风险。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