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中国

    在感悟家国情怀中寻找“诗与远方”

    ——“五一”假期各地红色旅游热新闻观察

    ■解放军报记者 单慧粉 特约记者 郭冬明 通讯员 董浩田

    5月1日,陕西省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厅内,人头攒动。

    “我们从福建来,一共60人。”

    “我们一行25人,需要讲解服务,请问还要等多长时间?”

    “今天上午已登记了40多批讲解服务,解说员都在忙,还需要您再耐心等待一下。”在讲解联系处,解说员白婷婷为游客预约登记,忙碌不已。

    北京、上海、广东、四川、山东……登记簿上详细记录着每个团队的来源地和人数。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延安革命纪念馆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

    在革命主题街区寻景寻味,在红色山村望山观水,走进军史场馆触摸历史……今年“五一”假期,打卡红色地标、探访红色旧址、缅怀革命先烈,全国各地的红色旅游迎来热潮,人们通过各种创新形式感悟家国情怀,寻找“诗与远方”。

    融合

    擦亮城市名片

    小志愿者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解说。娄琦琦 摄

    游客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娄琦琦 摄

    在江西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感受南昌城头石破天惊的一声枪响,到位于赣江畔的军事主题公园参观退役的军舰,乘坐复古小火车沿江沉浸式参观建军主题雕塑……“五一”假期,来自北京的游客扈女士带着8岁的儿子“打卡”南昌,体验红色之旅。

    “走进英雄城,文化味浓、体验感好,通过参观让孩子近距离了解人民军队的历史,体会到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踏访满城皆景的南昌老城,扈女士把拍摄的照片和短视频分享到社交平台,收获不少点赞。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五一”前夕,来自山东青岛的研学团队在滕王阁前齐诵《滕王阁序》的视频刷屏网络,将这座江南名楼带上热搜。

    去年,南昌市对外发布新的城市形象标识——由“八一南昌”4个字自上而下铺展出千年名楼滕王阁的轮廓。两大核心城市文化元素——八一南昌起义、滕王阁,为这座承载着历史底蕴与革命荣光的英雄城,提供了文旅发展新契机。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是今年‘五一’假期非常明显的特色。”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旅融出新天地、新风尚,城市名片进一步擦亮。

    “五一”假期第一天,圣地河谷首届非遗国潮文化旅游节在革命圣地延安启动。围绕延安红色文化,活动融合非遗国潮、文创市集、红色演艺等多元主题,给游客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文化旅游与非遗国潮盛宴。

    学生在陕西延安宝塔山参观。张博文 摄

    位于浙江嘉兴的南湖革命纪念馆、南湖景区,“五一”期间开设水岸集市,推出红色文创产品和非遗体验活动,并配以咖啡、茶歇、美食,让游客感受别样的烟火气。同时,上海到嘉兴的“南湖·1921”红色旅游专列,吸引了不少游客乘坐“打卡”。

    5月1日,在参观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时,游客王敏敏通过VR观看遵义会议召开的场景再现,深受震撼:“近距离‘触摸’红色旧址,让我更深入了解了红军长征路上经受的严峻考验,这次红色之旅不虚此行。”

    遵义市立足丰富的红色资源,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以文旅互动、业态融合为抓手,形成全域旅游空间布局,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在此基础上,串联全市重要红色景区、红色文化场馆,推出红色旅游研学精品线路,让青少年在研学的“第二课堂”里重温红色历史。

    沉浸

    从“看景”到“入景”

    游客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参观。新华社发

    “看,天快亮了。”一位姑娘在于都河边等待天亮。

    转场,是红军身着蓑衣、脚穿草鞋在雨中艰难行走。队伍里的红军小战士问:“走到哪里了?还有多久?”年长些的红军重复着一句话:“别问,跟着走。”

    夜渡于都河、血战湘江、遵义会议、爬雪山、过草地……4月29日,在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省于都县,新落成的长征大剧院内,大型红色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如期开演。台上演员真情演绎,台下观众深受感动,大家仿佛穿过历史的烟云,回到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打造沉浸式舞台剧,是各地积极探索“红色+”旅游新业态的一个缩影。创新新业态、新场景,推出新内容、新体验,成为今年各地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

    假期首日,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四明山深处的“浙东红村”——横坎头村人声鼎沸。20多人的游客团一起“穿越”回1942年的浙东抗日根据地,剧本游戏《红村1942》开始。

    在剧本中,多股势力斗智斗勇。几个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有人成为浙东银行行长,有人是《新浙东报》记者……是敌是友,身份成谜。剧本的任务就是通过藏在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里的史料信息,解开一张“旧报纸”里藏的谜底。

    “来之前,我并不了解那段历史。入剧后,我仿佛回到那个年代,代入式体验、思考那段时间发生的历史事件。”游客李阳参与后说道。

    横坎头村是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所在地,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近年来,参观群体日益年轻化,该村推出“红色+”创新项目,为游客设计情景沉浸、文化体验等更具时代感的场景,打造红色资源矩阵。

    摊开今年“五一”假期的红色旅游热点地图,各地纷纷采取沉浸式体验、实景表演等方式,让厚重的红色历史“活”起来——

    在湖南省韶山市,大型舞台剧《最忆韶山冲》、“韶山下的思政课”等沉浸式互动式旅游项目,为红色旅游注入新活力。

    在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集红色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围炉煮茶”新方式,吸引了大批年轻人。

    在河北省涉县赤岸村,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推出“观光体验+教育传承”红色体验游,通过投弹、运粮支前等体验活动,让游客了解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

    “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重现革命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把‘结果’还原为‘过程’,拉近游客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从中深刻感悟红色文化的魅力。”余姚市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振兴

    美了乡村火了日子

    清晨,在山西省武乡县砖壁村八路军总部旧址,八路军后代、31岁的红色讲解员肖建廷开始准备一天的讲解工作。

    今年“五一”假期,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八路军总部旧址迎来八方游客,几乎天天“爆满”。一天讲解10多场的肖建廷,“累并快乐着”。“能让更多人知晓那段历史,我觉得很有意义。”他说。

    武乡县以八路军总部旧址群所在地闻名全国。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首脑机关曾长期在此工作、生活和战斗,指挥了百团大战等战役。

    砖壁村村民张国斌家的院旁,就是一处八路军总部旧址。多年前,张国斌全家以务农为生,年收入一两万元。如今,他在自家院里办起农家乐,最多时一年能收入近20万元。

    作为革命老区,武乡县红色遗址众多。近年来,武乡县创新发展模式,大力投资建设研学基地及餐饮、住宿、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建设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太行干部学院、太行少年军校等重点项目,同步推动红色旅游和农民增收,让红色旅游热带动乡村振兴。

    据统计,武乡县“旅游+乡村振兴”的旅游新业态已带动2105户6489人就业增收。

    红色资源是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特色资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新业态之一,红色旅游让“沉睡”的红色资源被“唤醒”,昔日“沉寂”的山村也随之被“激活”。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相融合,美了乡村、富了村民,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

    干蒸农家鸡、河鱼豆腐、五花肉笋干……“五一”假期,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古田会议会址附近的客家风味乡村美食馆生意红火,经营者陈玉芬正忙着接待游客。

    “坐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收入比在外面打工强。”陈玉芬说,如今镇上的环境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身边离乡打工的朋友也都回到古田,办起农家乐、卖起土特产,日子越过越红火。

    94年前召开的那次会议,不仅成为我党我军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也为古田留下众多革命遗址、革命史料和革命故事。这些年,古田积极探索“红色旅游+”发展路径,创新形式讲好古田故事,不断完善和丰富红色旅游产品体系。

    近年来,红色旅游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已经显现:苏家坡村通过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民俗旅游体验小寨、采摘体验基地等,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吴地村全面打造红军小镇,日均可接待培训学员1000余人次,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五龙村与红色文化相结合打造“福村五龙”文创品牌,实现经济增收……

    中央苏区文化园、特色研学课程、干部学院红色教育培训……在古田,红色旅游项目“生根发芽”,与古田会议会址、古田会议纪念馆等红色景点串联成片,形成精品路线,融入古田全域旅游发展大局。如今的古田镇“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红色旅游已成为拉动周边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制图:扈  硕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