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国防动员

    城市与战舰:同一个名字情深意长

    ——一组军地携手打造“城舰共建”国防教育平台的见闻

    以你之名,为我命名。城市与战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城市命名的战舰,是流动的国土,是城市的名片,也是这座城市独特的“全民国防教育基地”。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不断丰富实践载体,依托军地资源,优化结构布局,推动各省区市建设一批国防特色鲜明、功能设施配套的全民国防教育基地。一座城市是水兵的温暖港湾,城市的厚重历史和红色基因,为战舰驰骋万里海疆传递精神力量;一艘战舰是一本不断续写的生动教材,战舰的壮美航迹和官兵的英勇事迹,为城市铺展追逐蓝色梦想的航道。因为同一个名字,目光交汇,轨迹交融,城舰之间互相支持、互相激励,军地同心关注海防、护卫海疆。

    南昌市 海军南昌舰

    英雄城打造蓝色名片

    ■姜睿寰  解放军报记者  郭冬明  特约记者  张富华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舰主题公园。卢成行摄

    3月,又一批新兵来到海军第三代南昌舰,透过舷窗,“英雄城、英雄舰、英雄兵,第一枪、第一舰、第一人。”的舰训熠熠生辉。赣江之滨,在退役的第二代南昌舰荣誉室,游客们正在参观一面写有数百个签名的海军军旗,这是曾在舰上服役的官兵的字迹。

    南昌,相同的名字,让一座城市与一艘战舰结下不解之缘。2016年,第二代南昌舰光荣退役并移交江西省南昌市。第二年八一建军节,南昌舰主题公园正式对外开放。作为南昌市国防教育新名片,南昌舰为南昌市的红色底蕴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蓝”。

    “南昌市爱军拥军氛围十分浓厚,因地处内陆,南昌人民接触海军的机会不多,南昌舰的‘归来’开启了家乡人民关心海军建设的新篇章,丰富了国防教育的载体和内涵。”南昌警备区领导告诉记者。

    赓续红色血脉,开辟全新航道。6年多来,许许多多游客走进南昌舰主题公园,深入了解海军,体验海军文化。

    “南昌,英雄的城市,威名远扬;南昌,威武的战舰,劈波斩浪……”2月10日,春季开学当天,南昌舰主题公园负责人杨双峰在赣江边为学生们教唱《南昌舰之歌》。南昌市南京路小学学生们的嘹亮歌声,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聆听。

    2016年,作为第二代南昌舰最后一任机电长,杨双峰与特殊的“战友”一同退役,安家南昌。南昌舰主题公园开放以来,杨双峰再次成为“带兵人”。每年寒暑假,他和同事都会组织“小水兵”军事冬令营和夏令营活动,带领学生们体验水兵生活,开展缆绳作业、旗语通信、海军知识竞答等活动,丰富青少年的海洋知识。

    “我接待了一批又一批上舰参观的中小学生,很多孩子都说,长大了也要当海军,要勇闯万里海疆。”杨双峰告诉记者,最令他欣喜的是,当年由他带领参观南昌舰的学生中,有一位入伍后就在第三代南昌舰上服役。

    2021年3月12日,胡嘉豪19岁生日这天,他来到海军南昌舰报到。胡嘉豪一直记得接兵干部的话:“南昌人到南昌舰,这是回家了啊!”南昌人,这是出生地赋予他的名字;南昌舰的兵,这是时代赋予他的责任。他常说:“南昌人在南昌舰,要更努力些,做得更好些。”

    “南昌舰主题公园已经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以及驻军部队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 杨双峰介绍,这几年尽管受疫情影响,游客接待量仍保持年均10万人次以上。

    “提升南昌舰的国防教育质效关键在于代入感。”杨双峰告诉记者,他们将深挖南昌舰光辉事迹,运用先进技术重现历史场景,增强参观游览的互动感。同时,他们还邀请军事专家通过直播与广大游客“云游”南昌舰。

    城与舰,因相同的名字紧密相连;军与民,因英雄的血脉鱼水情深。近年来,海军第三代南昌舰官兵经常利用休假时机来南昌市为海军“代言”宣传,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并为南昌市中小学生“云授课”,科普海洋知识,赠送书籍、书包以及舰艇文创产品等。而在英雄城,南昌警备区定向为南昌舰输送兵员;南昌市政府大力支持军舰文化建设……

    江西省南昌市右营街小学学生参观南昌舰主题公园。仇美欣摄

    乌鲁木齐市 海军乌鲁木齐舰

    浪花白跃动天山脚下

    ■杜  钰  王泽洲

    “在某次远海任务中,我们与外军舰机狭路相逢。通过采取一系列行动,我们不仅有效处置了紧急情况,还摸清了他们的行动特点。”春季开学之初,新疆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第一中学校外辅导员、海军乌鲁木齐舰对海作战部门分队长程沛云为学生们进行线上授课,通过介绍任务经历、普及海洋知识,在他们心中种下海蓝色的种子。

    课上,第一中学小学部五年级学生比克扎提被蔚蓝的大海、威武的军舰吸引,听得格外认真。他满怀期待地告诉班主任:“我和海军叔叔约好了,这学期努力学习,暑假去看大军舰!”

    “叔叔,这是我做的军舰模型,你看像不像?”“下次再来的时候,能不能给我带一枚贝壳?”授课后不久,乌鲁木齐舰官兵收到学生们发来的视频和寄来的明信片。

    “国防教育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热爱国防、献身国防的志向,还要培塑他们不畏困难、不懈拼搏的精神。”海军乌鲁木齐舰副政委郑楠介绍,今年,他们遴选了6名优秀舰员担任第一中学校外辅导员。他们有的是多次执行重大任务的老兵,有的是年轻有为的“四有”优秀军官,还有的是夺得国际竞赛冠军的专业“大拿”。今年以来,校外辅导员们定期与学生们组织线上活动,同讲海军故事、同唱革命歌曲、同看军旅电影。官兵还与第一中学10名家庭困难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助力雏鹰奋飞。

    海军乌鲁木齐舰向新疆乌鲁木齐市第22小学赠送舰模。迟雷鹏摄

    乌鲁木齐市是一座距离海洋遥远的内陆城市,因为乌鲁木齐舰官兵的到来,边防与海防架起沟通的桥梁。

    “海洋对内陆地区长大的孩子来说是很神秘的存在,他们对海洋自然就会多一分憧憬与向往。”乌鲁木齐舰中士秦贞西的家乡就在乌鲁木齐市,每次休假回家,她都会主动到离家十多公里的第22小学,讲述成长历程、海军故事,鼓励学生们刻苦学习、勇敢追梦。

    第22小学是乌鲁木齐市与乌鲁木齐舰合力共建的一所具有海军特色的学校。为了让学生们感受海洋文化的魅力,城舰双方为学校设置了一处海军角:由海浪、乌鲁木齐舰等元素组成的景观墙;以蓝色为主色调的手工教室;讲解海洋、海权、海军知识的展板;展现向海图强、逐梦深蓝的文化长廊以及讲述乌鲁木齐舰光辉航迹的主题陈列室……乌鲁木齐舰官兵定期对海军角内容进行更新。

    城市与战舰跨越万水千山紧密相连,城舰之间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共同谱写国防教育新篇章。

    2021年,乌鲁木齐舰官兵代表应邀赴乌鲁木齐市开展共建活动,新时代官兵展现出昂扬的精神状态,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红山公园参观百年党史长廊时,讲解员激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穿白色海军军装的官兵!”

    1个月后,北国某军港码头人头攒动,讲述新疆解放历史和先烈事迹的展板,吸引官兵驻足观看。“送展进军营”活动期间,乌鲁木齐市代表还与官兵围绕“你建设边疆·我保卫海防”组织舷边对话,深化对国防事业的理解与认识。

    “希望更多人了解海防文化,了解日益强大的中国海军。”正在筹备下次共建活动的海军乌鲁木齐舰对空作战部门教导员刘阳阳说。

    南京市 海军南京舰

    金陵城绽放蓝色梦想

    ■练红宁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永祥

    学生在江苏省南京市海英小学海防教育馆参观。薛  超摄

    “希望你们在顺境中不骄傲自满,在逆境中不畏缩退却,争当勇于搏击风浪的弄潮儿……”3月23日,海军南京舰4名优秀官兵代表走进江苏省南京市海英小学,现场宣读回信,并为24名品学兼优的学生颁发励志助学金。

    看到以往和自己通过书信交流的海军叔叔来到身边,整个学校沸腾了。原来,两年前,来自海英小学8个班的70名学生每人给南京舰官兵写了一封信。不久,每个班都收到一封回信。学校举行的宣读回信活动,成为全校师生的美好记忆。今年年初,学生们再次给南京舰官兵写信,表达对大海的向往和想当海军的愿望。

    海英小学是在刘伯承元帅关怀下创办的小学,校名有着“海军英雄”的寓意。在海军指挥学院和南京舰的帮助下,学校建设了海防教育馆,师生在这里了解海洋知识,学习海军历史和舰艇知识。

    “学校以‘认识海洋、亲近海军、了解海防’的‘三海教育’为特色,力争成为学生们逐梦深蓝的起点。”海英小学校长刘羽介绍,海防教育馆还作为社区学习体验馆向公众开放,由海英小学学生担任讲解员,两代南京舰参加重大演训任务创造多项纪录、护航亚丁湾等强军故事是讲解的重点内容。

    “南京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165个‘红色文化资源点’星罗棋布,是市民成长、学生入学、新兵入营开展国防教育的生动课堂。南京舰助力国防教育、传播海洋文化,是南京市流动的‘红色文化资源点’。”南京市双拥办负责人介绍。

    4月23日是“海军节”,巧合的是,这天也是南京解放日。每年“海军节”前后,在玄武湖公园、鼓楼广场、新街口商圈等人流集中的地点都会有海军文化展示活动。平时,南京市还将南京舰元素融入国防教育展馆和主题车站,让更多群众感受海洋文化。

    “南京虽不在海边,却与历史上经略海洋的许多大事息息相关,与南京舰共建,为大家打开了向海图强的广阔视野。”南京警备区领导表示,挖掘舰艇文化资源,有利于增强国防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海军南京舰。徐崇康摄

    从1986年第一代南京舰被命名开始,南京市和两代南京舰已有30多年的共建历史,南京舰的每一次亮相都受到南京市民广泛关注。第一代南京舰2012年退役前,共邀请50批群众团体、2400余名中小学生上舰参观,组织官兵近千人次到南京参加联谊活动,还曾两次到访南京。舰上官兵还为六合区竹镇镇的困难学生捐资助学,帮助他们成才。

    目前,海军南京舰正准备为南京市被认定为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的29所学校添置舰模、舰徽等。海军南京舰官兵还将以“优秀官兵看南京”等活动为契机,走进南京部分中小学举办海洋与国防专题讲座,持续助力南京国防教育。

    海军南京舰官兵在亚丁湾护航时向南京人民致敬。陈  仲摄

    开拓国防教育新天地

    ■汪学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全民国防教育。作为以城市命名的人民海军战舰,不仅是一张张漂洋过海的城市名片,更是一座座独特的“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加强“城舰共建”,开展持续交流,可以开辟全民国防教育的新天地。

    同一个名字,是城市人民与战舰官兵产生共情的纽带。我国的驱逐舰以大中城市命名、护卫舰以中小城市命名,这些战舰背后连着一座座城市。特别是近年来,一大批国产先进战舰密集入列走向深蓝,各个城市竞相争取战舰以自己的城市命名。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命名战舰是一种荣光,不仅能增强市民的自豪感,而且能形成承载爱国之情的有效载体。对水兵们来说,舰艇命名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誉市民”的身份,更意味着牵挂、责任和鞭策。第二代南昌舰“回家”,成为南昌市重要的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群众通过参观了解战舰、海军、海洋。第三代南昌舰是我国首艘055型万吨级驱逐舰,传承着南昌这座英雄城市的红色基因,官兵争当先锋、争做英雄,在万里海疆开辟英雄的新航程。

    在人民海军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中,每一艘战舰都拥有劈波斩浪、向海图强的成长经历。战舰的故事奔涌在远海的风浪之中,需要收集和整理,让那些驰骋大洋鏖战深海的英雄事迹,成为全民国防教育的生动教材。

    城市是战舰官兵的“第二故乡”,战舰是城市群众的“家乡舰”,交流共建释放国防教育效能。有的城市邀请战舰官兵走进城市,了解城市历史文化和新时代发展风貌,传承城市红色基因。有的城市邀请优秀官兵代表作为国防代言人,走进学校、社区、企业和网络,讲述战舰的发展历程和官兵搏击风浪、不畏强敌的英勇事迹,让群众了解战舰、关注战舰、支援战舰、以战舰为荣。同时,军地适时组织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员工、学校师生及媒体代表走进战舰,让他们近距离了解海军发展成就、感受官兵的牺牲奉献精神。

    城舰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军政军民团结的基础越来越牢固。持续开展同名城舰的交流共建,促进相互了解、相互支持,一定能更好发挥战舰的国防教育功能,绘就军地一体、城舰同心的美丽画卷。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