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义务栽培1.9万余株花木,九旬离休干部张立田甘当“城市园丁”——
植此青绿,守护烈士安息地
■张肖斌 李 军 中国国防报特约记者 李健南
张立田当兵时留影。
张立田为烈士墓清理杂草。
张立田修剪花木。
雨水时节,浙江省仙居烈士陵园已处处涌动着春意:柳丝含烟,桃花、梨花、迎春花的簇簇蓓蕾随风摇曳,登高望远已是满眼葱茏。
晨光熹微中,96岁的退役老兵张立田又开始“巡花”了。1982年离休后,张立田开始在该县的烈士陵园、公园以及机关、学校义务种植花草树木,41年如一日做“城市园丁”。虽然腿脚已经不太利索,但他还是坚持一有时间,就让儿孙们陪他过来看看。
“春秋季节适合种桂花、菊花,入了冬,有些花就养不活了,只能改种耐寒的草木。学校走廊边的迎春花最喜人,陵园花圃里的菊花最俏丽……”说起这些精心侍弄的花木,张立田兴致勃勃、滔滔不绝。当被问及这么做的初衷时,老人话锋一转,眼神中难掩伤感:“我曾是一名革命军人,目睹了3名战友在战斗中牺牲。我想过来多陪陪他们、多种些花草,让烈士长眠的地方更美观些。”
1927年,张立田出生于浙江省缙云县东山村,1946年10月入党,从事地下工作,1948年5月参加浙南游击队,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先后5次参加剿匪战斗,3次荣立战功。1966年4月,张立田调到仙居县人武部工作,后调到安徽省潜山市人武部,直至离休。
“离休了,大把的时间总不能用来享福。虽然我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但还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张立田说,“我喜欢折腾花草。花草通人性,只要好好侍弄,它们就会展示最美的一面,不仅让人身心愉悦,还能改善空气,让城市变得更美。”
其实,此前张立田在打理花草方面,完全是个门外汉。离休后,他一边自己摸索门道,一边向他人请教栽培技术,还“啃”下不少专业书籍,慢慢成为花草栽培的专家。
翻开张立田的栽培史,记者很难想象,眼前这位银发老人,以一己之力为仙居打造出一片亮丽的后花园:他先后自建3个苗木基地,采购、培育花木1.9万余株,分别移栽到烈士陵园、公园、小学等地,并且一直坚持管理这些花木。
1991年6月,仙居县城北小学聘请张立田担任校外辅导员。如果图清闲,他只需偶尔给孩子们上上德育课就行。张立田却闲不住,主动带头参与学校建设。5年时间,他自掏腰包为学校种下苗木1000多株、花草2000多株,共40多个品种。1996年,城北小学通过浙江省教委“花园式学校”验收。
同年,仙居县烈士陵园正式建成,安息着各个时期牺牲的173名革命烈士。“当时,陵园里光秃秃一片,很是荒凉。我每次路过,心里都很不是滋味。”张立田回忆道,他自告奋勇担任陵园义务管理员,并下决心建成花园式陵园。
说干就干。当年底,张立田就买来锄头、剪刀等工具,在陵园450级主台阶的两侧割草、挖土,先后建起2个小花园、85个石花坛,移栽154个品种、1.5万余株花木。
清晨4点半,张立田便早早起床,骑上一辆老式的永久牌自行车,前方横杠上挂着一个布袋,里面装满园艺工具。种花、浇水、修葺、锄草……一连几个小时,他乐此不疲。2003年、2004年,仙居县连续两年遭遇严重干旱。由于自来水短缺,老人便每天到溪塘里挑水上山进行浇灌。
清明时节花轻落,革命烈士不寂寞。在张立田的精心培育下,如今的烈士陵园树成荫、木成林,满眼所见皆为绿色,不仅成为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成为市民健身的好去处。每到花开季节,陵园的台阶两旁,蝴蝶曼舞,各种花卉争奇斗艳,令人流连忘返。
山顶上,烈士纪念碑庄严耸立,不少市民驻足瞻仰。张立田蹲下身,轻轻将身边嫩黄的迎春花移向烈士墓,在阳光的照耀下,朵朵迎春花更显烂漫……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