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航空大学某团飞行教官耿海宁——
初心不改 向战奋飞
■中国军网记者 王 韵 通讯员 王文博
耿海宁(左一)在为带教学员指导飞行动作。汤涛 摄
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选择蓝色,就有了雄鹰的本色;理想插上翅膀,怀抱抚爱山河……”带教学员结业时,空军航空大学某团飞行教官耿海宁将校歌歌词认真地抄录在纪念册上,赠予他们留作纪念。
雄鹰的本色是什么?不同人有不同的回答,但耿海宁用两个字概括——打仗。
翻开耿海宁的履历,耀眼的成绩诉说着他的出色:在空军航空大学学习期间两次获评“百优学员”,从空军航空兵某旅转岗到母校任教后以总评第二的成绩完成教官改装,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四有”优秀军官……从飞行学员到战斗机飞行员,再到飞行教官,身份在变、机型在变、任务在变,不变的是他那颗向战奋飞的初心。
“朝着什么方向启航,决定你能飞多高多远,想想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飞行员。”谈及身份的转变,耿海宁说,对空战知识的热爱和关注外军动态的习惯,让自己感知到体系作战中数据链战术应用的广阔前景,于是他决定进入院校在相关领域深耕。
习惯按下机炮按钮的手,要拿起陌生的教鞭,其实并不容易。走下战斗机,登上初教机,那种“似乎离打仗更远了”的感觉,曾一度让他感到迷茫。
“院校同部队对接越精准,课堂同战场衔接越紧密,培养的人才越对路子。要围绕实战、着眼打赢搞教学、育人才,做到教为战、练为战。”2020年“八一”前夕,习主席视察空军航空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耿海宁一字一句、反复研读讲话内容,瞬间茅塞顿开。
“飞行员在云端对抗时,他们的飞行教官已率先交锋于课堂。”耿海宁认识到,自己当年驾驶的战斗机是单舱,只想着自己怎么打就行;初教机是前后舱,必须要琢磨怎么教学员打。未来战争中人才激烈竞争,教员为战抓教责任重大。
为了离战场近些、再近些,耿海宁结合部队作战实际需要,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带着学员自主设置实战背景、规划航线动作,让教学的“硝烟味”更浓。一名学员年纪小但志气高,想夺取“金头盔”“金飞镖”,耿海宁带着他“泡”在战术拓展研究室和飞机模拟训练室,研究战术动作,培养实战意识,定期组织模拟飞行对抗。带教首期,他的两名学员就被评为“尖子学员”。也是这一年,耿海宁在做好飞行教学工作的同时和战友们思战研战,相关研究成果荣获2020中国国防经济学年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21年,为参加为战抓教研讨交流活动,耿海宁和几名飞行教官组成一个团队,专攻初级飞行训练教学。有人说,研究这个阶段的教学即使有了成果,也没有什么竞争优势。但耿海宁认为,恰恰是基础训练,才能决定一名飞行员究竟能飞多远。最终,就是这个不被看好的团队,在同各院校团队的角逐中脱颖而出,耿海宁受邀在全军院校长集训讲台上授课。
走进耿海宁的办公室,桌上一排飞机模型格外引人注目。他指着歼-16、歼-20等新一代战机模型,笃定地说:“相信我带教的学员,以后肯定能驾驶它们守护祖国的蓝天。”
(本文转自中国军网“了不起的中国军人”栏目,内容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