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班长”扎根记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佳豪
“树班长”不姓树,而叫翟路通,是第77集团军某旅保障队一名修理技师。之所以被战友们称为“树班长”,是因为自打单位移防至新营区后,他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还担负着一项重要的任务——种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这里的水土却很难养活一棵树。”翟路通说,一到夏天,每天午饭晚饭后,他总要抱起水管,穿梭在营区的各个角落——这里的太阳毒,一天不浇水,树叶就要打蔫。
“以前单位在河西走廊,雨季一到,树不用浇就嗖嗖往上蹿;现在这片高原荒滩,天天紧着浇水都不一定成活。”翟路通告诉记者,除了自己这个“树班长”,各连队值日员也担负着浇灌连队门前“一亩三分地”的职责。每年开春前后,哪个连队门前的树没泛绿,哪个连队就要在全旅交班会上被“讲评”。
之所以如此重视绿化,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实在恶劣:营区地处山垭豁口,“一年只刮两场风,一场从春刮到冬,一场从早刮到晚”。风一起,鼻腔、口中、眼睛里就要“拌泥巴”;风一过,阳台、地面、床单上都会留下厚厚一层沙。
“种树!治沙!”移防到位后的首次办公会,旅领导的发言铿锵有力,“把树种下了,咱们这支部队就算是在新的土地上扎下了根。”
种树治沙说来轻松,但落实起来可不容易。
高原荒滩土石掺杂,开荒时“铁镐一刨冒火星,铁锹落地叮当响”。为了种树治沙,全旅官兵肩挑背扛,愣是“掘地三尺”,清出了数千立方米碎石头。
荒地养分不够,树苗刚种下去的时候绿油油,没过几天就变得蔫巴巴。为此,“树班长”想尽了办法:施下化肥“改土质”,买来营养液给树苗“挂点滴”……然而,种种举措的效果实在有限。眼看种下的树苗开始拔节,一夜狂风过后又得重新开始——树苗们有的被“剃了光头”,有的被拦腰截断,更有甚者被连根拔起,从营区东侧被吹到最西头。
看着辛苦种下的树苗“尸横遍野”,铁骨铮铮的“树班长”头一次抹起了泪:“种个树咋就这么难!”
树犹如此,官兵想要扎根此地又岂是易事?随着时光推移,“树班长”的身上平添不少“高原印记”:脸颊耳朵皴裂得像树皮,手指因常年冻疮不愈粗糙得像树根,就连洗个头,盆里也总是漂着一层细发。
“自然环境太恶劣了,明年绝不留队!”将被风吹跑的树苗一棵棵栽回地里,又逐个为它们支起固定架,“树班长”和几名战友坐在土埂上,望着家乡的方向,几个人有些赌气地约定,“时间一到就打报告申请退役。”
翌年春天,高原的春风融化了冰雪,“树班长”惊喜地发现,他和战友们种下的第一批树,在经历了一整个寒冬的蹲苗后,竟都奇迹般地在冻土层中扎下了根,长出了翠绿色的嫩芽。
见此情景,“树班长”动摇了——他决定留队服役,工作之余继续种树治沙。和他一样,那天一起说好“开春退役”的战友们,也大都爽约了。
又是一年春来到,5年前由“树班长”亲手栽下的树苗,不少都长到了一人高,甚至还有几棵松树结出了小小松塔。与此同时,“树班长”也收获了属于他的果实——由于出色完成各项保障任务,他在不久前被所在单位评为“四有”优秀士兵。
树苗长成了树木,树木变成了树林,和“树班长”一起种树的队伍也渐渐壮大起来。如今,凡有新兵下连或新干部报到,旅里总会组织他们在营区亲手种下一棵“扎根树”。
今年开春,又一批新兵和新绿在这座高原军营扎下了根。看着眼前的一片春意,“树班长”咧着开裂的嘴角得意地笑了:“都说人定胜天,这回我算见识了。”
一句话颁奖辞:高原苦寒,为种树治沙赋予了艰苦奋斗的特殊意义;“树班长”种树,种下的更是高原军人扎根雪域、忠诚戍边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