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军视人物

有一种奋进叫坚守

■解放军报记者  王德赛

大洋之上,风云激荡,一场实战化训练拉开帷幕。舰艇主机突发“故障”,急需抢修。一群战士操起维修装具,在底舱迅速集结待命,冒着“渗水”等危险,赶往舰艇的“心脏”……

晴天碧海,万里风平,一场护航行动正在展开。战舰徐徐伴行,甲板之上的战士们凝神观测,严阵以待;甲板之下亦有一群战士,身处机电舱室,仔细记录着设备运行数据,不放过任何一处安全隐患……

月悬中天,星光如泄,专项任务步入尾声。连日鏖战,官兵们劳累疲乏,不少人已进入梦乡。兵舱之内,却有几位战士仍在挑灯夜战,研读着轮机、电路之类的专业书籍……

对于海军舰船上的机电兵来说,上述场景再熟悉不过。作为战舰平稳运行的守护者,机电兵承担着全舰所有电路、管线、轮机和电机等装备设备的维护保养重任。

走进水下舱室,记者得以目睹机电兵的工作环境——闷热、潮湿、嘈杂,数不清的管线到处盘踞,各式各样的机器轰鸣着,喷涌而出的蒸汽与四周的钢铁不断碰撞。

由于特殊的岗位性质,机电兵常年工作在这样的环境里。对他们来说,精密复杂的各型零件仿佛自己亲手照顾的孩子,而机电舱室,就是他们的家。他们无惧艰苦环境,默默坚守于此,付出着几倍于人的汗水与努力。

交谈中,记者问他们:“你们知道海战是什么样吗?”面对这样一个大问题,没人能答得全面。思索过后,他们回答的还是反复讲的那些内容:怎么巡查线路、监测仪表、抢修设备……仿佛对于他们,一场轰轰烈烈的海战,不过就是与那些充满柴油味的设备打交道。

他们的工作是如此平凡,以至于在战斗的光辉下毫不起眼。但在现代战争中,一艘现代化的舰艇想要出海作战,必然离不开多兵种、各岗位间的配合。航海、武器、通信、雷达、机电……每个部门就像交响乐队里的一份子,合力才能够奏响一曲磅礴激昂的壮丽乐章。

有一种奋进叫坚守。这群幕后英雄坚守岗位的每一滴汗水,都凝结在人民海军驶向深蓝的征程上。

16331657_6ed27d94ec1f98fdaea50bd60593786a(1).jpg

战舰破浪远行

海军机电兵:岗位虽小在舱底,责任重大护远航■姜海涛  解放军报记者  王德赛  贾思宇

“只有读懂钢铁打造的每一个部件,才能和这般‘钢

铁巨人’打好交道”

夜晚的海面上,狂风骤起,暴雨如注。一艘军舰锚泊在海面上,随着海浪剧烈摇摆。

机舱内部,下士李安跟着战友们紧张地抢修着轮机。闷热的环境下,李安的衣服早已湿透,脖领处印出一道道白色汗渍。一旁战友提醒道:“李安,机舱太热了,你去换件衣服吧!”李安全然不觉,只顾埋头苦干。

10多个小时过去,机舱内的平均温度从30摄氏度升至42摄氏度,轮机终于抢修完毕。李安长出一口气,回到住舱,倒头躺在床上。

作为机电兵,李安经历过很多次类似场景。跨昼夜的抢修、保养,对他而言是家常便饭。

“主机磨损、老化,或者由于循环水的杂质过多而导致故障,这些都是常见问题。设备出了问题,机电兵要第一时间抢修,不然耽误航行,那就出了大问题。”李安说。

第一眼见到李安,多数人都会惊讶于这位“机电老手”的稚嫩。他个子不高,皮肤白皙、四肢纤细,看上去并不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兵。然而,这名年轻的战士,曾连续两年获得支队专业比武第一名。去年,他获得战区海军专业技能竞赛冠军——这份成绩,足以让一些从军多年的老机电兵羡慕。

从机电新兵成长为比武冠军,李安的经历在机电兵中颇为典型。

李安其实并不想当海军。生长于内陆的他,不会游泳,害怕下水。但在新兵连,日复一日的训练帮他克服了对水的恐惧。不怕水之后,李安畅想,成为一名海军,搏浪于蓝天碧海之间,该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登舰第一天,李安记忆犹新。来到码头,一艘钢铁巨舰矗立在他眼前,着实让他吃了一惊。当天晚上,他兴奋得睡不着觉,脑海里全是对舰上生活的憧憬。

新舰员培训会上,李安被分到电工岗位。电工,是军舰机电部门的一个岗位,主要负责全舰的电力供应和电线的维护检修,是个颇有技术难度的岗位。李安被老班长带到机电控制室参观,看到数百处按钮与电路元件,他感到头晕目眩。

那一刻,李安产生了畏难情绪,心里打起退堂鼓。

转折,发生在一次远海训练中。航行途中,指挥舰忽然传来导调指令:李安所在舰突遭“敌”袭击断电,亟需恢复供电,对“敌”发动反击。

面对舰上成千上万条蜿蜒盘杂的线路,要想在黑暗中完成这项工作无疑需要经年累月的刻苦训练。警报声响起,机电兵们闻令而动,迅速奔赴各自战位——这一次,机电兵跑在了最前面,成为应对敌情时的首发之“矢”。正是从这次训练中,李安感受到了机电兵的价值。

这次训练结束后,老班长把李安带到军史长廊,指着墙上各型军舰的老照片,为他讲解所在军舰的发展史。“老式军舰用的是蒸汽轮机,如今的军舰用的是新式轮机,这是质的蜕变。”老班长的讲解触动了李安的心,使他第一次感到机电专业的魅力。

“只有读懂钢铁打造的每一个部件,才能和这般‘钢铁巨人’打好交道。”那天,老班长赠给李安一句话。这是老班长的座右铭,也成了李安奋发成长的动力。

之后的日子里,李安开始勤学苦练。为了弄懂理论,他常常挑灯夜读。白天,他在船内到处走,自己编口诀、画地图,努力熟悉船体结构,帮助记忆电路图。他也频频动手操作,不肯放过任何细节。

几年下来,李安成长为一名技术能手。从主机控制器、海水淡化器等大型机电设备到战友的吹风机、电风扇等小电器,他无所不修。

从李安的身上,现任班长夏裕晖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还是新兵的时候,夏裕晖曾参加过一次排除故障训练。当时,他突然接到命令:单独前去完成。夏裕晖走到故障设备前,犹豫再三,又跑回来找班长,“班长,我没有经验,做不了!”班长接下来的一句话让夏裕晖终生难忘:“我们干机电的,凭专业立身。专业不过关,你怎么坚守战位!”

就因为班长的这句话,夏裕晖狠下决心苦练本领,并给自己定下规矩:每晚多学一小时。

从此以后,夏裕晖一心扑在业务学习上,专业课本翻来覆去看,训练笔记反反复复学。如今已是机电骨干的他,依然保持这个学习习惯。那一本本密密麻麻的学习笔记,见证了他多年以来的持之以恒。

16331657_59e4c9fc322ff60b86cb1045b387047c(1).jpg

设备操作带教

16331657_85496adb4372cc76cac2a6245d201e2a(1).jpg

巡检管道线路

“坚守保障一线,保证舰船安全,是机电兵的本分”

“机电兵,就像是军舰的医生、护士,虽然站在幕后,却是保障战斗力生成的基础。”一级上士钱海说。

“机电兵的存在,是为了其他战位能更好地战斗。”作为舰船的随行“医生”,“望闻问切”是机电兵必备的技能。

船舱内,由于设备运转产生巨大噪音,机电兵在部分舱室作业时不得不长时间佩戴耳塞。不少人的耳朵被耳塞撑得生疼。

在常人听来,电机的轰鸣是难以忍受的噪音。但在钱海的耳朵里,电机发出的每一声动静,都像一个个有节奏的信号,不停跃动在船舱之内。

一次训练中,钱海巡视机舱走到电机附近时,忽然发现电机的声音不似往日规律。于是他驻足蹲下,把耳朵贴近发烫的机器表面,静静聆听。不多时,他起身,找到电工箱,拿出几件工具,对着机器敲敲打打。

几分钟后,他收回工具,起身,拍手,走回控制室。控制室里一位战士见他回来,问道:“刚才显示有项数据不准,正要向您报告时,数据忽然又变准了,是您修好的吗?”钱海点点头。

得益于钱海凭耳朵“听”故障的功夫,钱海所在的机电部门在排除故障考核中屡次斩获佳绩。

机电兵既要有一对敏锐灵巧的耳朵,也要有一双坚硬厚实的手。一级军士长魏军看着自己红通通的双手,回忆起一次排除故障的经历。

一次出海任务中,魏军所在舰船的某设备忽然出现故障,某处水温飙升。情况紧急,魏军顾不上拿护具,连忙进行抢修。在碰到设备表面的一瞬间,魏军的手被烫得猛地弹开。但他强忍剧痛,又将双手伸了出去,继续抢修。战友劝他,“你停停吧,这里太烫了,护具马上就拿过来了。”但魏军心里清楚,设备晚修好一秒,海上的危机便多一分。虽然双手已经烫伤,但他还是坚持修完。

舰内广播响起:“故障排除!准备航行!”魏军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三级军士长、轮机技师陈文才也有类似经历。当时机舱突然传来故障警报,陈文才立刻带领其他战士开始抢修,最后处置及时,装备没有损坏。收拾工具时,机电长看到陈文才两手通红,连忙问他是怎么弄的。原来,刚才在抢修时,陈文才紧急关阀,不顾滚烫的热水正到处喷溅,结果双手被烫得通红。

机电长对他竖起大拇指,“这回要不是你处置及时,装备可能会出现重大故障!”

陈文才淡淡地说:“坚守保障一线,保证舰船安全,是机电兵的本分!”

“我的本事应该留在需要我的地方,我的责任应该确保战舰走向深海大洋”

夜色渐浓,军舰靠岸,二级上士徐宏准备休假回家。

见到记者,他愉快地掏出手机,给记者翻看女儿的照片。徐宏的女儿今年5岁,每次父亲要回营,她总是拉着父亲的袖子不让他走。有一次,女儿问他,“爸爸,您是海军,那您说说,军舰航行的样子是不是特别威武?”徐宏一愣,身为机电兵的他,从未想到过这个问题。但女儿这一问,引发了他的思绪。

机电兵的岗位一般都位于底层舱段,常年陪伴船舶动力系统。驶向大洋的航行里,他们很少有机会到上层甲板去,因此也很少见到军舰劈波斩浪的样子。

随着我军新型舰艇的列装,我国海军不断走向“深蓝”。在走向“深蓝”的过程中,常年身处底舱的机电兵或许并没有太多机会见到日益广阔的海面,但他们的追求却始终和“走向深蓝”融在一起。

一次执行任务,出海时间长,许多人担心舰船的某型设备是否能经得起考验。支队领导事先征求魏军等老技师们的意见,魏军拍着胸膛说:“有我们在,请领导放心!”出航中,该型设备果然出了状况。但魏军早有准备,在他和其他技师的抢修下,该型设备被成功修复。

“机电兵虽然与苦累相伴,可他们却是舰船出海远航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一套套设备就像舰船的内脏、血管,脆弱易损,只有看管它们的人技能过硬,才能保证它们正常运行,使整艘舰艇真正形成战斗力。”魏军说。

老轮机技师于洋,服役二十余年,一直操作的是蒸汽轮机。就在他即将退役的日子里,一款新式装备“上线”。看着眼前崭新的设备,于洋感慨部队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内心里也产生出紧迫感。

“我觉得,既然设备已经换代,那我这个老兵也必须跟上时代。”于洋对记者说。从那天起,他便拿起了新教材,和刚入伍的新战士们一起,重新学起基础知识。他不摆老资格,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年轻人请教,最终和新战士们一起掌握了新装备的基础知识。不仅如此,他还整理出一份操作手册,帮助后来的新战士快速上手。

“机电是专业性很强的岗位,每名机电兵都是不可或缺的人。作为老机电兵,我们最珍视的就是机电技能与精神的传承。”于洋说。

“驶向深蓝的海军,要有能够适应深蓝的机电兵。”在于洋看来,新老两代机电兵之间,是在互相成就。“带好新人是我们这群老兵的责任,在教新人的同时我们也不断巩固专业能力,有时候更像是新人推着我们走。”说完,于洋看着徒弟们笑了起来,脸上满是自豪。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到退伍季,看到有机电兵选择退伍,于洋总是充满伤感。对于年轻的机电兵,他最爱讲的,是“留下”两个字。曾有一次,一名战士想要退伍,于洋听闻后,连忙赶来劝说。看着老兵热切真挚的目光,这名战士最终选择留队。“老班长依然坚守在这里,我们年轻人更要在自己的战位上发光发热,我的本事应该留在需要我的地方,我的责任应该确保战舰走向深海大洋。”听到这名战士的话,于洋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意浮上眼角。

清晨薄雾散去,战舰又将远航。这次远航,舰上又多了不少新兵。站在船舷一侧,还有3年就要退休的魏军眺望港口,心中再度涌起波涛:“如果部队需要,我就一直服役,继续为舰上培养机电骨干。”

此时此刻,在机舱深处,陈文才又埋下头,聆听那熟悉的旋律;于洋则在集合点名,心中盘算着此次任务的训练计划;李安正在认真维修一盏射灯……

收锚、松缆、鸣笛,战舰在机电兵的护卫下,再次破浪前行,向着大洋深处进发。

(本文图片由姜海涛、贾晓鹏摄)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