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装甲突击车的女兵们
■解放军报记者 赵婉姝
喀喇昆仑高原,始终有人怀着热血而来。
王倩、徐雅丽、孙琦、李婉婷……她们跨越万水千山,从东西南北汇聚到这里。她们为何而来?为了那抹绿色,为了那身军装,更为了心中的梦想。
雪域高原,她们驾驶着新型装甲突击车,向一个个目标进发。置身于拥挤的车体内,她们的目光紧紧聚焦在眼前的演兵场。前视镜里的那一方视野、校炮仪上的准星,让曾经的梦想近在眼前。
“女车长”“女炮手”“女驾驶员”……新时代的女军人,在日常训练、考核、实战化演练等各种场合如“铿锵玫瑰”绽放英姿。
“这是我认定的事业”“热爱不会被困在看似瘦弱的身体里”“握着方向盘,我终于可以恣意驰骋于广阔天地”……装甲车坚硬的外壳下,车内是男是女无人知晓,但成绩优劣有目共睹。
经历日日夜夜的刻苦训练,她们的身体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满分”的目标,她们抵达了。
“我对自己有许多期望。我希望我能朝着真正的战斗员坚定迈进,我希望在这片军营里,可以毫无保留地释放自己的潜能,最重要的是,我希望我能成为‘自己’。”王倩说。
透过她们晒黑的脸庞和坚毅的眼神,记者看到了一线战位上女兵的风采。
装甲车外,沿路的风景一直在变,不变的是她们追逐胜战的梦想,以及为此付出的努力。正如她们所说:“在热爱的战位上释放潜能,能在这片绿色军营实现自我价值,多么幸福、多么幸运!”
奋斗的青春,每一个瞬间都值得铭记。
“铿锵玫瑰”在沙场绽放
■解放军报记者 赵婉姝 特约记者 李康 通讯员 杨鑫
新疆军区某合成团女兵车组4人训练归来。奥翔 摄
终于等到这一天
海拔4500多米,喀喇昆仑高原腹地,新疆军区某合成团正在进行装甲突击车实弹射击考核。
一辆由女兵车组驾驶的新型装甲突击车轰鸣疾驰,朝着目标区域快速挺进。
车内,4人各司其职——炮长、下士王倩头戴工作帽,双手紧握光学校炮仪,正在搜索目标;驾驶员、上等兵孙琦换挡加速,快速回转方向盘;车长、上等兵徐雅丽熟练地操作车载电台,传达口令;二炮手李婉婷双眉紧蹙,半蹲着等待随时到来的炮弹装填命令。
这次考核,她们已经等了很久。
那年3月,部队千里奔袭到高原驻训。没多久,新型战车列装部队。为了尽快熟悉突击车性能,车组4人起早贪黑地铆在训练场上。
王倩苦练目标搜索与跟踪课目,双眼发红肿胀;李婉婷每天做俯卧撑、搬轮胎、举炮弹,增强上肢力量;徐雅丽将数百条参数指令做成口袋书,随身携带、随时背记;孙琦跟着连里的老驾驶员,一遍遍练习直角转弯、S路等障碍驾驶技能,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半年多下来,姑娘们脸晒黑了,胳膊粗了,训练成绩提升很快。这次年终考核,女兵车组被随机抽取为装甲突击车实弹射击的5个车组之一。
终于等到这一天。“这次不打个百发百中,说不过去。”虽是玩笑话,但关于“满分目标”,车组4人异常认真。
突击车裹挟着寒风一路狂奔。车内,王倩瞪大眼睛搜寻着目标。
“右前方发现目标,穿甲弹一发装填,车辆减速平稳滑行。”舱内发动机轰鸣,王倩迅速锁定目标,其他人闻令而动。扭动校炮仪,王倩紧盯着显示屏,看着瞄准点与目标逐渐重合。
“发射!”炮弹呼啸而出。
“轰!”目标瞬间开花,后坐力震得前车轮胎微微离地。
半小时后,车组4人成功击毁剩余两个目标。考核结束,战车平稳停驻。考核组公布成绩:“3发3中”。
“满分!”“我们成功了!”跳下车舱,她们摘掉工作帽,兴奋地吼了出来。
新疆军区某合成团官兵们驾驶战车驰骋沙场。张立 摄
成为一名战斗员
冰雪覆盖的戈壁滩上,积雪反射着阳光,满目刺眼的白。
坐在炮长位置上,王倩身体微向前倾,双眉紧皱盯着前方,极力搜索着目标。
“右侧方发现目标,穿甲弹一发装填。”王倩迅速下达指令。击毁目标后,战车轰鸣着向下一个目标疾驰……
这是王倩入伍的第5年。2018年,她坐上开往军营的火车。“我一定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战斗员!”怀着这一信念,新兵集训综合排名靠前的王倩,毅然选择坦克装甲专业。
“坦克兵是真正能行军打仗的战斗员!我想当!”王倩坚定地向二炮手岗位发起冲锋。
选择一线战位,面对一线挑战。第一次装填炮弹时,王倩抱着70多斤重的模拟弹,走路摇摇晃晃。看着同批的男兵1分钟能装填七八发,自己却只能装一发,王倩心中不免有些酸涩。
“不要因为一点挫折就放弃。”父亲的话点醒了王倩。随之,她给自己定下一个短期目标:两个月内,成绩达到优秀!
追逐目标的过程,总是艰难而漫长。正值寒冬,乌鲁木齐室外温度很低,王倩咬着牙坚持装填弹药。训练结束,作训服被汗水打湿,耳发挂满了冰霜。两个月下来,在经历了“胳膊早就不是自己的感觉”之后,王倩终于拼进了优秀线。
部队调整改革,新型装备列装。得知团里要组建首个装甲突击车女兵车组,“当一名能真正指挥全车的炮长”成了王倩的新目标。
经过层层选拔考核,王倩顺利成为全团首位女兵炮长。
“改变命运的时刻降临,犹豫只会失败。”当青春邂逅军营,车组的女兵们都在期待遇见全新的自己。
女兵徐雅丽性格腼腆,说话总是带着吴侬软语式的温柔。看着个头娇俏的徐雅丽,很难把她与装甲突击车车长联系到一起。“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觉得入伍后会去卫生连。”徐雅丽直言不讳地说,“但在新训时,我找到了真正的目标。”
新训时,徐雅丽被分到女兵二班,王倩任班长。刚从野外回来的王倩,带着戈壁滩驻训独有的古铜色皮肤,甩着干练的短发走到徐雅丽面前。“我要像她一样!”徐雅丽心中有了想法。
新训期间,徐雅丽拼命练体能。战术动作不够快,她就向班长请教技巧;3000米跑成绩不够好,她每天早晨提前一小时起床,打好背囊一圈圈地加练……
几个月后,徐雅丽凭借扎实的军事素质,顺利分到王倩所在的装甲突击车连,成为主战岗位的一员。
结果出来后,徐雅丽发布了入伍后的第一条微信朋友圈:“告别‘萌妹’,‘霸王花’归位!”
人人起跑就冲刺
夕阳西下,火云如烧。
结束了一天的驾驶训练,孙琦拿着扳手钻进车底,利索地保养起战车。打黄油、清洗滤芯、更换辅油……一趟下来,孙琦的脸上和衣服都沾满了油渍。
“现在的她跟入伍时相比,简直像换了一个人。”连长魏旭拿着孙琦大学时的照片说。照片里的孙琦,皮肤白皙,衣着时髦。为了能早日熟练掌握突击车驾驶技能,这个以往的时尚女孩顶着烈日、迎着风沙,天天铆在训练场上。
驾驶20多吨重的战车需要极强的上肢力量,孙琦坚持练单杠、俯卧撑、举哑铃;为了让手腕更加灵活,更好地适应方向盘,她还要在模拟机上无数次练习方向盘回转、打弯……
由于太阳暴晒和长时间训练,孙琦像是变了个样子。每次跟父母视频聊天时,父母都会提醒孙琦注意防晒,她反问道:“女孩的美丽,非要看外表吗?”
“迎风绽放的沙漠玫瑰才更美,因为它强大、自信。”孙琦笑着说。
前不久,在组合限制路驾驶课目考核中,孙琦娴熟操作,以优异成绩通过多种障碍路段。
装甲突击车,不仅改变了女兵们的人生轨迹,也在悄悄将她们塑造。
屈膝、俯身、咬紧牙关、拉起杠铃……李婉婷正在进行体能训练,被汗水打湿的发梢紧紧贴在脸颊上。
从身形上看,李婉婷是女兵车组里最“苗条”的一个,但大家都承认,论力气她排第一。
第一次装填弹药时,尽管按照班长讲解的要领来操作,但由于上肢力量弱,李婉婷始终没能扛起炮弹。
“既然选择了战斗岗位,就要练就战斗本领!”李婉婷逼着自己加练——几十公斤重的训练弹,在限定时间内往返搬运至少20次;每天做俯卧撑、拉单杠、搬炮弹,加强上肢力量,提升爆发力和耐力……训练结束,李婉婷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但装填成绩稳步提升。
驾驶着战车,李婉婷和战友们在茫茫雪域绘出了一道精彩的弧线。回望弧线的原点,那是女兵们起跑就冲刺的姿态,也是女兵们越战越勇后绽放的自信。
绽放全新的自我
一张集体合照,被徐雅丽视若珍宝。
照片上,女兵车组4人笑靥如花。她们圆满完成了合成营山地进攻战斗演练,配合多个小兵种,成功夺占高地。
这是徐雅丽和战友们的成长印记。
在战友们眼中,女兵车组4人,个个都是能独当一面的战斗能手。但只有她们清楚,她们的成长来自一场合成营战术演练中的失败。
那场演练的点点滴滴,至今还在王倩的脑海里回放——
女兵车组跟随营主攻分队一路攻势凶猛,眼看胜利在望,却因忽视了与电抗、防空等配属兵力配合,孤军奋战,导致被“敌”包围,输掉了战斗。
总结复盘会上,营长孟长江一针见血地指出她们缺乏“协同意识”。“虽然突击车火力猛,但没有良好的协同配合,怎么能发挥出百分百的功效?”营长的质问,让包括女兵车组在内的装甲突击车连官兵都很自责。
作为炮长,王倩的感受更深:“现在的战斗,不仅要看哪根指头硬,还要看哪个拳头攥得紧!”
实现协同配合、培养联合理念,不能纸上谈兵,而是要扎实地进行实战化训练。
为弥补短板,营里积极请教上级机关,多次派人到兄弟单位参观见学,将理论探索与实兵训练相结合,对通信网络、协同规则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
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离不开化茧成蝶般的磨炼。女兵车组坚持复盘总结每次训练的经验教训,翻看那本厚厚的笔记,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协同配合方面的经验。在一次次真打实演、一次次学习升华中,像女兵车组一样,该营越来越多的官兵打通了融入体系的“奇经八脉”。
剑还是那把剑,剑法早已不同。
半年后,一场合成营山地进攻战斗演练再次展开。装甲突击车分队积极配合侦察、通信、工兵多个兵种,见招拆招,接连处置电子干扰、道路损毁、反坦克火力打击等特情。最终,装甲突击车分队灵活调整战斗队形,交替掩护进攻,成功夺占高地。
合成,改变了作战样式,也在重塑新一代官兵。
王倩把这段突击成长,比作她最喜欢的长跑运动。“跑步中会出现呼吸困难、情绪低落的‘极点’,但只要熬过了临界点,就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王倩说,“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抵达边界前就选择了放弃,也错过了许多人生给予的馈赠。”
就这样,训练量翻倍,战术方案细化到极致,从最初的“一枝独秀”到合成战术演练中的“百花齐放”,女兵车组驾驶着战车在她们的人生边界上不断开疆拓土,越过了一个又一个“极点”,领略更多壮美的风景。
融入绿色军营的女兵车组,用一次次的战斗突击、一场场的人生拼搏,演奏出了一首属于她们的青春之歌。
初春,喀喇昆仑高原上的寒风不停地呼啸着。天色刚破晓,训练场上战斗口令骤然响起。迅速挂挡,战车平稳起步,女兵车组迎着朝霞,开始了又一次突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