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陆战队某旅注重融合施训提升协同效能
模块“混搭”深化体系练兵
解放军报讯 吴志坚、姚冠辰报道:早春时节,海军陆战队某旅战术训练场,空中突击营某连组织班组对抗训练。笔者在现场看到,蓝方为守住阵地,在武器编配上偏重型化;红方为实现快速穿插,没有编配重型装备,协调了火力连进行支援。最终,红方因棋高一着获胜。
“这次对抗训练,不仅比拼单兵素质,而且考验官兵体系意识。红方模块编组更有针对性,而且主动与火力模块对接,形成了协同优势。”连长刘涛说,如今,官兵不仅要完成建制班组训练,还要根据任务需要,进行模块编组、实施融合训练,锤炼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
在进行登陆作战演练时,该旅合成营经常要搭载不同作战平台,所需的模块编组经常不同。营长黄明华说:“新形势下,海军陆战队遂行任务呈现力量多元、空间多域、平台多样的特点。模块编组不能停留在单一结构、单一模式上,必须更灵活、更多样。”
黄明华指了指自己身穿的新式战术背心——上面嵌着一个个能随时取下的小袋子,袋子有大有小,里面的东西也不尽相同。他介绍说:“任务就好比是这个战术背心,每个模块编组就像是小袋子,可以任意调整位置、多少和类型来‘混搭’,以满足任务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优化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推进侦察预警、联合打击、战场支撑、综合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这对体系练兵提出了更高要求。”该旅领导说,他们聚焦使命任务走开模块编组、融合施训之路,让官兵在实案化、实景化训练中不断强化协同技能,做到“即插即用”。
仗要融入体系打,兵要集成模块练。该旅作训科参谋曾超说,过去,每次受领演训任务,他都根据任务拟制方案、挑选人员、组织训练,一套程序下来耗费大量时间。如今,全旅各营连根据任务需要预先编配多个模块,汇总成“模块集”。任务中,他们只需根据需求挑选相应模块,即可完成编组,随时依令投入行动。
模块“混搭”,嵌入体系,就像随机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据介绍,该旅已初步形成突击型编组、护卫型编组、特战型编组、混合型编组等模块,可根据不同作战任务、不同作战地域快速出动,与舰、机、艇及无人平台形成组合。前不久,该旅组建新的任务分队,他们按照需求抽选模块,迅速融入行动体系。
第82集团军某旅着眼实战需求升级训练课目
标准“扩容”推动战训耦合
解放军报讯 马亭臣、褚玉垒报道:“砰!砰!砰!”春日,第82集团军某旅战术射击场硝烟弥漫。完成100米精度射击后,二级上士黄子浩没有丝毫放松,开始准备下一内容的考核。此次实弹考核,他还需要在单兵近战射击、战斗协同射击中达标,才能取得一张合格证。
硝烟未尽,枪声又起。单兵近战,距离不等的3个靶标随机出现,射手在短时间内完成射击;战斗协同,3人小组在进攻中分头进入不同靶位,面对多组靶标自行分配任务。
三场考核检验一杆枪,折射出该旅练兵之变。
“从实战出发,设定成体系的训练标准,才能更为客观全面地评估部队战斗力水平。”该旅作训科参谋马寅杰说,标准“扩容”是实战化训练逼出来的。他介绍,平时训练中,内容和标准都是基于野战场景条件设置的。一次演习中,该旅工兵分队在城市作战背景下执行任务,操作手面对燃烧的车辆等障碍时,因处置经验不足导致行动失败。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该旅党委的思路更加明确:以战领训、以训促战,首先要建立符合实战需求的训练标准体系。为此,他们按照不同任务背景进行训练设计,形成了“场景确定行动—行动匹配需求—需求解析能力—能力构设课目”的训练标准生成链路。
“按部就班训练基础课目和专业课目,虽然不难达标,但上了演训场往往心里没底。”黄子浩以掩体构筑为例说,他们将这一课目细分为城市场景地物改造、山地场景地物改造、开阔地场景地物改造3个衡量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开展强化训练,不断推进战训耦合。
同时,该旅还总结参加联演联训、国际军事比赛等任务经验,集纳战场需求丰富课目内容,取得良好效果。曾与外军同场竞技的该旅副参谋长李小龙,结合实践经验升级战场设计,并将爆破课目与装药设计课目结合成连贯应用性课目,部队战斗力得到提升。